满满干货(吴茱萸汤的主治证候)吴茱萸汤六经辨证,吴茱萸汤病案:吴茱萸汤加味治疗失眠验案一则,

2022-11-17 05:41:28  阅读 121 次 评论 0 条
摘要:

【摘 要】 中医不寐之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临床应以之为辨证核心进行论治。笔者曾以吴茱萸汤加味治疗中焦虚寒之不寐一则,取得满意疗效。

【摘 要】 中医不寐之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临床应以之为辨证核心进行论治。笔者曾以吴茱萸汤加味治疗中焦虚寒之不寐一则,取得满意疗效。

不寐亦称失眠,是由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所致,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其病机在于阴阳失交[1]。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杂证谟》记载:“不寐证虽病不一,然惟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耳。有邪者多实证,无邪者皆虚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节奏的改变,饮食与作息不规律,过食寒凉冰冻食品,导致寒入中焦,耗损中阳,出现系诸多中焦虚寒的病证。笔者以吴茱萸汤加味治疗失眠一则,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陈某,女,20岁,在校学生,2014年10月11日求诊于笔者。主诉失眠1月余。患者自诉一个半月前曾进食较多雪糕,后出现烦躁不安,难以入眠,兼见腹部不适,反酸干呕,进食后呕吐,反复头痛,自行服用归脾汤,效果不佳,不愿服用西药。笔者进一步诊断,患者精神萎靡,神疲乏力,面色白,时而巅顶部头痛,纳差,大便溏,小便正常,月经推迟,量少,色偏黯,舌暗红苔薄白,两脉弦细偏沉。中医诊断:不寐。辨证:中焦虚寒,浊阴上扰。治法:温中散寒,养心安神。处方:吴茱萸1g(洗),党参1g,茯神12g,大枣9g,远志9g,柏子仁9g,炙甘草6g,桂枝3g,生姜6片。共剂。水煎内服,每剂复煎1次,分早、晚2次分服。二诊:患者自诉症状明显好转,仍觉疲倦。遂在原方基础上将党参加至2g,加入黄芪20g,当归12g,共剂。煎服方法如前。前后共服药10剂后,患者来电告知症状全部消失,随后两月内,笔者电话随访,患者无复发失眠。

  2 体会

《医宗必读·不得寐》云:“不寐之故大约有五:一曰气虚……一曰阴虚……一曰痰滞……一曰水停……一曰胃不和……胃不和则卧不安,患者胃气不和与其失眠关系密切,然此患者胃不和之根本为肝寒犯胃所致。患者由于进食过多雪糕,而其为寒凉之品,导致寒入中焦,滞于厥阴,水饮浊阴之气上逆,扰乱心神则出现不安难眠;寒阴循肝经上逆,则出现巅顶头痛;寒邪之气上扰于胃,胃失和降则反酸干呕;胃受其寒,胃阳虚衰,阳气不布,受纳腐熟无权,而又寒饮内停,浊阴上逆,故而出现纳差,食则呕吐,大便溏;中焦虚寒,运化无力,不得水谷精微,故而出现精神萎靡,神疲乏力。“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2]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2]。治则上应遵循温中散寒,养心安神为主,因而处以吴茱萸汤,温中补虚,降逆止呕以治其本,加入茯神,远志,柏子仁,养心安神,再加少量桂枝,炙甘草,温中益气,温通心阳,以助养心安神之力。初诊得效明显,遂守前方,但由于其仍觉疲倦,故党参加量,加入黄芪,当归,健脾益气补血,以固其本。扶正祛邪,阴寒尽,阳气生,阴阳平衡,心神得安,故而奏效明显且不再复发。

参考文献

[1]吴勉华,王新月.中医内科学[M].北京: 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149-10.

[2]李赛美,李宇航.伤寒论讲义[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170,234.

本文地址:https://pf.mift8.com/post/25474.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piaoyushu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