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裂推荐(非特异溃疡性结肠炎用中药)治疗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宜选用,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治疗药方,

2022-11-17 07:37:29  阅读 159 次 评论 0 条
摘要:

【组成】口服基本方:党参18-24g,白术10-15g,

【组成】口服基本方:党参18-24g,白术10-15g,肉豆蔻10g,葛根10g,黄芪15g,补骨脂15g,木香6g,白头翁24-30g等。

灌肠液基本方:炮姜10g,地榆10g,败酱草15-30g,黄柏10g,石榴皮10g等。

【用法】每15天为1个疗程。口服方每日1剂,水煎200ml,早、晚各服 100ml,灌肠液煎成80ml,每晚保留灌肠1次。用药期间忌服生冷油腻。

【功效主治】温补脾肾兼以清热燥湿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方解】王国三老师谓:“本病总的规律是始为热中,末传寒中,最后导致脾肾虚寒。” 口服方中用党参、白术入脾培中气,强脾运,以燥中宫之湿,从根本上绝泄丨与之源,辅以肉豆蔻、补骨脂温补脾肾以祛脏寒,脾暖、肾温而使气蒸湿化。师谓:“成泄无不由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或肾虚不能蒸化水湿两者’暖中宫而固 肠’补相火而强土’火旺土强’则能制水而不妄行。”《黄帝内经》云:“清气在下,则生飨泄”,一味葛根升中止痢。阴湿之邪阻碍气机’用纯阳气味之木香,温燥除 湿而行气坚肠胃。热在湿中如油入面,难解难分,病程之中兼夹不净,时起为患,用白头翁直入肠间驱逐残羁之湿热以净病邪。方中用黄芪更有妙意,一是补中气,再者取其托疮而愈肠中之病灶。总之,全方以温补为中心,兼用辛燥清解之品,恰与慢性结肠炎之脾肾虚寒为其本、湿热不净为其标的病机丝丝入扣。配以灌肠 方的目的主要是从标入手’直捣病所,温清并用,愈合创面。方中温性之炮姜、石榴皮’旨在从虚入手,炮姜善守中肠,温土摄血,石榴皮酸温,涩中肠而止痢;湿池趋下,痢责下焦,故选性沉降之黄柏、地榆,苦寒可清解盘结于肠间之湿热,地榆又能止血。石榴皮温而涩’固肠止痢,黄柏苦寒而清湿热止痢,一寒一温,一涩一清,相反相成;炮姜辛温,温土摄血,地榆微寒,凉涩止血,一温一寒,一摄一涩,相得益彰。再用败酱草助黄柏清肠中瘀滞。不论是口服方还是灌肠方,温补脾肾贯穿始终’寒温并用’清解温涩,相反相成,切其病机,是以临证中取 得了较好疗效。

【加减】人便稀溏,黏液多者加苍术薏苡仁、汉防己;出血多者,加地榆炭、白及粉(冲服);里急后重,肛门灼热者,加秦皮黄连黄芩厚朴;面白肢冷,阳虚甚者,加炮附子吴茱萸

【验案】杨某,女,23岁。腹泻、黏液脓血便反复发作近3年,每因劳累、 过食生冷油腻而复发。曾用中、西药多次治疗,均未完全控制。近1周来,因食 生冷而复作,大便稀溏带血及黏液冻状物,日行4次或5次,腹胀,左下腹隐隐 坠痛,喜温喜按,肛门灼热并有下坠感,面白体瘦,纳谷不馨,舌质淡红而瘦薄、 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沉细无力。纤维结肠镜检:乙状结肠黏膜充血水肿,局 限性糜烂。病为泄泻,病机乃虚中夹实,病位在脾肾,证属脾肾气虚,湿热不净。 治以温补脾肾,兼以清热燥湿。药用:党参18g,白头翁24g,黄芪、补骨脂各 15g,白术、葛根、薏苡仁、肉豆蔻、地榆炭各10g。水煎服,每日1剂。另:炮 姜、地榆、石榴皮各lOg,败酱草15g。水煎60ml,每晚保留灌肠1次。

药后10天,大便无血,但仍多黏液冻状物,肛门坠感,左下腹隐痛。灌肠方 不变,口服方减地榆炭,加苍术10g、秦皮8g。续服20剂,诸症消失。纤维结肠 镜检:乙状结肠黏膜充血水肿及局限性糜烂消失。补中益气汤善其后,以临床治 愈出院,追访1年无复发。

【方源】赵育才,任凤兰-王国三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经验:附 100例临床分析.上海中医药杂志,1993 (6): 6

本文地址:https://pf.mift8.com/post/26031.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piaoyushu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