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出炉(发热诊治PPT)发热问诊案例,发热病机复杂 热散病解案例,

2022-11-13 11:01:35  阅读 200 次 评论 0 条
摘要:

  发热病因众多,病机复杂。在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原则下,设法令其汗出,常取事半功倍之效。适度的保温促汗以降体温与一味冰冷降温有不同的结果。因为机体发热多为病理产热(不同于中暑的物理致热必用冰冷的物理降温法),用物理的“凉”对体温的“热”,只是寒热对流作用,又因其凉可收缩血管毛孔,抑制机体的自身散热功能,也影响体温中枢对体温的调节作用。

  发热病因众多,病机复杂。在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原则下,设法令其汗出,常取事半功倍之效。适度的保温促汗以降体温与一味冰冷降温有不同的结果。因为机体发热多为病理产热(不同于中暑的物理致热必用冰冷的物理降温法),用物理的“凉”对体温的“热”,只是寒热对流作用,又因其凉可收缩血管毛孔,抑制机体的自身散热功能,也影响体温中枢对体温的调节作用。

  “体若燔炭,汗出而散”语出《素问·生气通天论》,意为发热很重,只要汗出,发热即可退去。通常用于外感风寒,卫气郁闭之症。诸病发热无汗者,在辨治原发病的原则下,辅以汗出,亦常有热散病解的效果。

  验案一

  崔某,女,84岁,2013年4月25日初诊。

  患者于2013年3月22日凌晨突发神昏不语,双手乱动,急诊送于某二级医院。查血糖2.0mmol/L,血细胞正常,CT示有慢性支气管炎。补糖后症状好转,中午住进内分泌病房。在3月底某晚受凉,次日发热39.2℃,遂转入重症监护室。经诊断有十几种急慢性病,用了多种中西药输液治疗,仍持续发热,痰、血培养未见“致病菌”。

  患者所患病症虽多,但以发热为主要病状,住院期间体温多在38℃上下,家属每次探视,均见患者在用冰袋或冰毡,触身灼热,说话带冷颤音(冰冷所致)。住院月余,出院回家3小时后又身冷,发热到38.9℃,遂求诊。

  笔者诊视,患者神情呆滞,舌苔白腻,触身灼热,无汗,时时遗屎,带着导尿管,手足厥冷,腹胀大,脉象细数。

  从起因、住院诊治过程及四诊所见,辨证为年迈体衰,寒邪未表,卫阳郁遏,无力发越,以致身发热,而手足厥逆。天时已晚,用药不便,但患者不愿再返医院。笔者思其住院时输液药物作用还未尽消,暂无大碍。为对抗“冰敷”所致的寒束发热症状,采用温热物理降温法,增强机体散热能力,令其汗出,以观疗效。

  即令患家插上电热毯温覆,再饮热饮激发冰敷遏阻之阳,使阳气外达,营卫气开,热从汗解。结果,2小时后,患者身有汗出,体温降至37.7℃,又2小时,体温37.3℃。次日及以后,未发热,体质渐复。

  验案二

  庞某,女,28岁,2012年5月8日初诊。

  患者平素体弱,常年卧床。近来每日19~23时头痛身冷、发热39.5~39.8℃,其他时间无症状;三甲医院未确诊。查血常规无异常,只有C反应蛋白79mg/L。但患者每晚发热,必去医院输液2小时到23时即退热,已连续11天。昨夜39.8℃。来诊时只有头痛无力、纳呆失眠。

  笔者诊见身瘦神呆,面色淡白,唇舌暗淡,苔薄白,脉细缓,手足不温。证属:素体阳虚,风寒束表,卫阳闭郁。法用益气温阳,驱寒通表。方用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

  组方:黄芪30克,党参30克,附子12克,麻黄10克,细辛6克,生姜30克,柴胡20克。1剂水煎服。

  嘱先把众药加冷水泡1小时后。急火开锅后改微火,煎10分钟即倒出药液。此头煎取麻、辛、姜、柴之气。二煎加水750ml,微火煎至药液200ml(约煎40分钟以上),取各药之味。两煎合并,气味俱全,分两次温服。另嘱患者,必在发病前2小时服药一次。服药后1.5小时,必喝热稀粥一碗,以助药力,温覆取汗。

  次日来诊云:遵医嘱煎药、服药,昨日19时没有发冷;19:30分,头身汗出,没有发热。以前失眠,每晚只睡2小时,昨晚安眠整宿。服药半剂,病即退去。

  照原方去麻、辛,姜减半,再服1剂,以资巩固。4天后复查C反应蛋白降为11mg/L。

  按:发热病因众多,病机复杂。在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原则下,设法令其汗出,常取事半功倍之效。发热可以伤津,但汗出热退,又可保津,无虑出汗损液,“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就说明了这一点。2013年北京第一例H7N9的热病发热,报载汗出而热速退,也说明汗出而退热的效果。

  适度的保温促汗以降体温与一味冰冷降温有不同的结果。因为机体发热多为病理产热(不同于中暑的物理致热必用冰冷的物理降温法),用物理的“凉”对体温的“热”,只是寒热对流作用,又因其凉可收缩血管毛孔,抑制机体的自身散热功能,也影响“体温中枢”对体温的调节作用。

  第一则病例的久热不退,退而复热,正是误用物理降温法的例证。当用了温热物理降温法,激发了机体的散热抗病能力,不用药物的支持而热退,且未复热,也是例证。

  第二则病例,患者自述体弱多病,长期失眠,从不活动、不娱乐,除吃饭外,就是卧床,常年开空调。考其主证是暮后定时发热,定时退热,其发热时间正是天之阳气初衰,阴气转盛,两阴相加,正不胜邪,邪正相争,故病发。子时天阳转盛,体阳得助,阴阳之气取于平衡,故病退。

  依据患者生活习惯、发病特征、四诊所见,诊为阳虚寒滞,卫阳闭郁的病机,虽见体温39.8℃,并非热证,遵《素问·至真要大论》“从者反治”法(不用寒药治热),用参芪益气,既助附子温阳,又助麻、辛、生姜开腠理通玄腑,使寒邪外散。用柴胡枢转表里,通达内外,起全方的臣使之功,果然取效。

  此外,煎药方法和服药方法可提高方药的疗效。如把药物先行充分泡透(不能少于1小时),头煎10分钟即可。主要怕久煎,致含芳香挥发性成分的药物如细辛、生姜、柴胡遭到破坏。二次药要久煎,再煎出上述各药的非挥发性成分及味厚的参芪、附子的药效。两煎合并分服,气味平均,自然效果要好。

  对定时发病的病证,提前服药,先行起效。在服药后,仿桂枝汤服药方法的先行“啜粥”一碗,增胃气促汗出,可收到预期效果。

本文地址:https://pf.mift8.com/post/3695.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piaoyushu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