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二陈汤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二陈汤的功效和作用,二陈汤的组成与功效作用,

2022-11-13 21:52:47  阅读 164 次 评论 0 条
摘要:

【组成用量】

【组成用量】

茯苓、半夏各15g,陈皮10g,甘草3g,生姜2g,乌梅1枚。

【服用方法】

水煎服。

【功效作用】

方以半夏辛温,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为主药;陈皮芳香醒脾,理气化痰;茯苓淡能渗湿,健运祛痰,甘草和中。全方共呈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痰湿咳嗽之病证。

本方具有祛痰、镇咳、止吐、抑制胃液分泌,降低胃液酸度,健胃等作用。

【辨治病证】

中医临床运用以咳嗽,痰多色白,胸膈痞闷,舌苔白润,脉滑为其汤证之要点。

本方适用于治疗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胃炎、癫痫、耳源性眩晕、妊娠反应、肺炎、哮喘、呕吐、脑血管意外、肝炎、慢性胆囊炎、胸腔积液、薇粒肿、失音、小儿流涎、痛经、不孕等病证。而必须症见咳嗽痰多色白,胸脘满闷,恶心呕吐,头晕心悸,舌苔白腻,脉弦滑者之病人。

【现代运用与主治疾病】

1.慢性支气管炎(痰湿蕴肺型)治宜健脾宜肺,化痰止咳平喘。

以本方合三子养亲汤(苏子、莱菔子各10g,白芥子9g),加厚朴,黄芪、当归、竹茹、杏仁各10g,葶苈子(包煎)15g为主治方。

若颜面浮肿,舌胖齿痕深者,加益母草、薏苡仁各15g。畏寒肢冷,腹中冷者,加制附片(先煎)10g,炮姜9g。痰白质粘,舌苔中根部黄厚者,加茵陈(后下)15g,知母10g。饮食不香,脘腹胀满者,加焦三仙各10g。

2.食管癌(脾虚痰湿型)治宜健脾利湿,祛痰解毒。

以本方合旋覆代赭汤(代赭石先煎15g,旋覆花包9g),加白花蛇舌草、全瓜蒌、薏苡仁各30g为主治方。

若恶心呕吐明显者,加姜竹茹、姜半夏各10g。呕吐涎沫明显者,加重代赭石(先煎)至30g,苍术12g。

3.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痰湿蕴肺型)治宜化痰散结。

以本方合三子养亲汤(去苏子外,用炒莱菔子10g,白芥子6g),加白花蛇舌草、半边莲、生薏苡仁、瓜蒌各15g,苍白术、茯苓、党参各10g,制南星、白附子各6g为主治方。

若胸脘痞闷者,加紫苏子6g。痰多难出者,加海浮石(先下)15g,牙皂刺、蛇胆、陈皮末各6g。

4.月经过少(痰湿型)治宜燥湿化痰,养血调经。

以本方合芎归汤(当归15g,川芎10g),加滑石30g(包),白术、枳壳各15g,香附10g为主治方。

若泛恶,饮食不香者,加姜竹茹,胆南星各10g,砂仁6g,以化痰宽中,降逆止呕。畏寒怕冷,痰多者,加鹿角霜15g,白芥子10g,以温化寒痰。

5.子宫肌瘤(痰瘀互结型)治宜理气化痰,祛瘀散结。

以二陈汤加夏枯草、海藻、昆布各15g,莪术12g,制香附、川芎、苍白术、槟榔、水蛭各10g,木香6g为主治方。

6.妊娠剧吐(痰湿内阻型)治宜豁痰、和胃、降逆。

以本方加砂仁(后下)3g为主治方。

若有痰热者,加竹茹、黄芩各10g,以清热化痰。

7.慢性附件炎(痰湿瘀结型)治宜理气化痰,破瘀散结。

以本方加莪术12g,川芎、槟榔、苍术各10g为主治方。

若脾胃虚弱,饮食不香,大便溏薄者,去槟榔,加参术各15g,以健脾益气,除湿止泻。如附件囊性包块,或有输卵管积水者,加穿山甲、皂角刺、白芥子各10g,以破瘀消症,化痰通络。

8.腔隙性脑梗塞(湿痰上蒙清窍型)治宜涤痰化湿,醒脑开窍。

以本方加郁金、厚朴、天竺黄、天麻、陈胆南星、竹茹各15g,石喜蒲12g,黄芩、防己各10g,通草6g为主治方。

9.精神分裂症(忧思伤脾生痰,痰思气结于中型)治宜化痰理气,和畅肝脾。

以本方合甘麦大枣汤(浮小麦30g,甘草、大枣各8g),加合欢皮、丹参各30g,百合20g,当归、柴胡各10g为主治方。

10.癫病(风痰气逆,阻塞清窍)治宜痰宣窍,熄风定病。

以本方加枳实30g,胆南星、石菖蒲、川贝母、僵蚕、天麻各10g,竹沥5g为主治方。

11.高血压偏瘫(痰湿流注经络,经隧不通型)治宜燥湿健脾,化痰通络。

以本方加地龙12g,钩藤15g为主治方。

12.幻嗅(湿热痰盛,肺气失宣,痰壅心窍型)治宜祛痰宜肺,清心开窍。以本方加黄芩9g、石菖蒲、竹叶各6g为主治方。

13.肥厚性胃炎(痰湿中阻,胃失和降型)治宜燥湿、化痰、和中。

以本方加香附20g,神曲15g,苍术、川芎各10g为主治方。

14.脂溢性脱发(温痰上冒,阻塞毛窍,发失所养型)治宜祛痰燥湿。以本方加路路通、川芎、白术各10g,制首乌30g,桑椹子15g为主治方。15.口腔部囊肿(痰湿结聚型)治宜健脾益气,除湿化痰。

以本方加白术、浙贝母、土元各10g,党参、瓜蒌各15g,昆布、海藻、白芥子各6g,生姜3片为主治方。

16.妊娠喘您(肺肾两虚型)治宜燥湿化痰,滋补肺肾。

以本方加熟地15g,当归12g,补骨脂、菟丝子各10g为主治方。

17.不孕症(痰湿阻宫,壅滞不通型)治宜燥湿化痰,消脂减肥。

以本方加香附、苍术、神曲、川芎各10g,芒硝6g为主治方。

18.舌下神经麻痹症(心火灼痰,滞涩经络型)治宜清火化痰,通络除痹。

以本方加枳实10g,黄连、胆南星、竹茹、木通各6g,丹参4g为主治方。19.阴茎纤维性海绵体炎(脾虚痰湿型)治宜健脾除湿,化痰散结。以本方加川黄连3g,炒僵蚕、桂枝、炙甘草各6g,生薏苡仁、丹参各15g,白术、赤芍、橘核各12g为主治方。

若坚硬不消者,加炮山甲、王不留行。若排尿不畅者,加泽泻、川牛膝。20.舌下腺囊肿之水滞痰饮、凝注舌下型治宜除湿化痰。

以本方加白花蛇舌草12g,海藻、连翘、黄芩、黄柏、丹参各9g,甘草6g为主治方。

21.睑板腺囊肿(痰湿互结型)治宜化痰散结。

以本方加海藻、昆布、浙贝母、白僵蚕各10g,川黄连5g为主治方。

22.梅尼埃综合征(痰瘀交阻型)治宜化痰利湿,活血化瘀。

以本方合血府逐瘀汤加减:茯苓、丝瓜络各30g,陈皮、当归、路路通各15g,制半夏、柴胡、川芎、泽兰各12g,桃仁、红花各10g,甘草6g为主治方。23.老年性黄斑变性(痰湿内蕴型)治宜化痰祛湿。

以本方合苓桂术甘汤(桂枝6g,白术10g,茯苓15g),加车前子、夏枯草各15g为主治方。

若合并黄斑出血者,去桂枝,加白茅根30g。

24.慢性颌下腺炎(痰气交结,阻塞导管型)治宜健脾化湿,行气散结。以本方加党参、郁金、昆布、海藻各15g,浙贝母、土元、地龙干各10g为主治方。

【随证加减】

1.偏上焦漫热加栀子、黄芩、杏仁、枇杷叶、桔梗。

2.偏中焦湿热加黄连、豆卷、蕾香、厚朴、薏苡仁、砂仁。

3.偏下焦湿热加木通、滑石、苦参、黄柏。

4.风湿加蒺藜子、苍耳子、海网藤、络石藤、威灵仙、秦艽、防已、薏苡仁、桂枝、姜黄、草蔻、砂仁。

5.风痰加制南星、白附子。

6.寒痰加干姜、细辛。

7.热痰加全瓜蒌、竹茹。

8.食痰加莱菔子、枳实。

9.顽痰不化加青礞石、海浮石。

10.慢性支气管炎加厚朴、苍术。

11.夜润咳嗽甚加当归。

12.黎明咳嗽甚加焦山楂、炒神曲、炒麦芽。

13.良性颅内压增高加泽泻、白术。

14.结节性红斑加昆布、海藻、桃仁、白芥子、红花。

15.新生儿呕吐加通草、枳壳(母子同服)。

16.慢性胆囊炎加枳实、白芍、茵陈、香附。

17.失音加蝉衣、白术、桔梗。

18.小儿流涎症加益智仁。

19.高血压偏瘫加地龙\双钩藤。

20.痛经加乌药、香附、干姜、木香。

21.嗜睡多寐加白术、石菖蒲。

【化裁变通】

1.六安煎(《景岳全书》)

本方加杏仁、白芥子组成。功能健脾养胃化痰。主治脾胃虚弱,痰湿阻滞。

2.香砂二陈汤(《通俗伤寒论》)

本方去生姜、乌梅,加檀香、砂仁组成。功能温中和胃。主治胃有停饮,或伤饮冷,胸痞脘痛,呕吐黄水者。

3.麻杏二陈汤

本方加麻黄、杏仁。治寒邪犯肺,咳喘痰多。对慢性支气管炎有显效。寒加桂枝、热加瓜蒌壳、桑白皮。痰多加苏子、莱菔子、南星、瓜蒌壳、泽泻。

4.苏杏二陈汤

本方加苏叶、杏仁。治二陈汤证具而兼表证者。

5.和胃二陈汤

本方加干姜、砂仁。治咳吐稀痰,恶心呕吐,胸膈满闷者。偏中焦阳虚证。6.桂附二陈汤本方加肉桂、附子。治脾肾虚寒,痰水上泛,痰稀如水,小便不利、脉沉。偏下焦阳虚证。

7.连茹二陈汤

本方加竹茹、黄连。治胆热呕吐甚者。也可增加黄芩、旋覆花、代赭石之类,以增强清热降逆作用。

8.蒌贝二陈汤

本方加瓜蒌、贝母。治咳嗽痰少,粘稠不易咳吐。

9.海浮二陈汤

本方加海蛤,浮海石。治老痰、胸痞坚满,腹中累累成块。

10.二术二陈汤

本方加苍术、白术。治呕吐清水,或脾虚痰湿不运。

11.韭汁二陈汤

本方加韭菜汁、莱菔子、香附,治胁痛如锥刺。

12.皂沥二陈汤

本方加皂角、白芥子、姜汁、竹沥。治风痰流滞经络,肢体麻木不仁或疼痛。

13.楂曲二陈汤

本方加山楂、神曲、麦芽。治二陈汤证具而兼见嗳腐吞酸者。

14.橘半桂苓枳姜汤

本方去甘草,加桂枝、枳实,生姜。治饮家阴吹,脉弦而迟。

15.芎归二陈汤

本方加当归、川芎。治痰湿阻滞,月经不调,白带多。

16.加味二陈汤

本方加南星、椿根皮、车前子、银杏、黄柏。治痰湿下注,白带稠粘,胸闷泛恶,痰多,舌苔垢腻,脉濡者。

本文地址:https://pf.mift8.com/post/7122.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piaoyushu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