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早知道越好(中药黄芪一般用量多少克合适)中药黄芪的用量多少克,中药黄芪一般用量多少克,

2022-11-13 21:59:47  阅读 217 次 评论 0 条
摘要:

黄芪甘温,补益脾肺,固表止汗,

黄芪甘温,补益脾肺,固表止汗,

利水消肿,升阳补气,托疮生肌。

(一)传统用法

黄芪性微温,味甘,人脾、肺经。功效为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毒排脓,利水退肿。

1.气虚体弱精神萎靡,四肢无力,短气食少等,常与党参、白术等同用。如气虚而兼阳虚者,可配附子;若气虚而兼血虚者,可重用黄芪,配合当归。

2.中气下陷久泻脱肛、子宫脱垂。常与升麻、柴胡、枳壳等配用。

3.体弱表虚自汗盗汗。常与白术、防风、牡蛎、浮小麦等同用。

4.痈疽久溃不敛常与党参、肉桂等同用,或配伍当归、川芎、穿山甲、皂角刺等药。

5.风温、水肿治风水及风温脉浮身重,汗出恶寒等证,常与防己、甘草、白术、桂枝等配伍。

(二)用量标准

煎服10~15克,大剂量30~60克。

(三)使用注意

实证、阳证及阴虚阳盛者忌用。

(四)施治鉴别

黄芪与党参皆为补气药。但党参味甘性平,补气兼能益阴;黄芪味甘性温,补气兼能扶阳。故气虚而兼阴液不足者,多用党参;气虚而偏阳虚寒象者,多用黄芪。由于二药补气,一偏益阴,一偏扶阳。因此,气虚较甚者,二药又常相配伍应用。

此外,黄芪蜜炙,补气力强,故专用于补气,可炙用;用于止汗、利水、托疮生肌,宜生用。

(五)名医绝招

于尔辛(上海医大附院教授)

凡有气虚、血虚、表虚不固、癌症发热多汗等,必用黄芪。但有腹胀、恶心、呕吐者,则宜慎用。

黄芪用量为15~50克。

治化疗后白细胞低下或贫血者,以黄芪30克,配伍枸杞子15克。

治乳癌者,以黄芪30克,配伍天门冬、橘核、荔枝核各10克。治恶性淋巴瘤发热者,以黄芪30克,配伍枸杞子15克,黄柏、黄芩各10克。

张云鹏(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主任医师)

气虚血少,中气下陷证为使用黄芪的指征。少气、倦怠、自汗、水肿,必定使用黄芪。但是,表实邪盛、食积、阴虚阳亢则忌用。黄芪用量为10~150克。

治气阴两虚的心悸脉不整者,以黄芪15克,配伍麦门冬15克,莲心10克。

治水肿蛋白尿者,以黄芪15~.50克,配伍石韦30克,党参15克。

治实中夹虚,免疫功能低下的乙肝“大三阳”者,以黄芪15克,配伍白花蛇舌草30克,丹参10克。

治肺虚咳喘者,以黄芪15克,配伍紫菀、陈皮各10克。

治脑卒中偏瘫,气虚血瘀者,以黄芪15~100克,配伍水蛭10克,地龙30克。

治手术后创口愈合缓慢,气虚不足者,以黄芪30克,配伍党参、川芎各10克。

治血痹证,表现为肢体微循环障碍或肢体功能障碍者,以黄芪15克,配伍桂枝、白芍各15克,鸡血藤10克。

夏翔(上海二医大瑞金医院教授)

使用黄芪的指征为凡具有神疲乏力等气虚特征者,病程在2周以上的感染性疾病,久治不愈的溃疡,亦必用黄芪。

黄芪配伍用量为12~60克。

治疗老年痴呆症者,以黄芪30克,配伍石菖蒲、锁阳、麦门冬、川芎各15克,葛根30克,制南星10克。

治疗冠心病者,以黄芪30克,配伍黄精、桂枝、麦门冬、何首乌、赤芍、瓜蒌皮各15克,仙灵脾、地龙各12克,当归、延胡索、川芎各10克,红花、旋复花各9克。

治疗颈腰椎退行性病变、脑卒中后遗症及外周循环不良性疾病者,以黄芪30~60克,配伍葛根30克,赤芍、地龙、威灵仙、刘寄奴各15克,杜仲、杜衡各12克,当归、川芎各10克,苏木9克。

治疗胃炎及消化性溃疡者,以黄芪24克,配伍牡蛎30克,白术、白芍、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各15克,桂枝、枳壳、八月札各12克,佛手、陈皮各9克。

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皮肤过敏等,以黄芪30~60克,配伍生地黄15~30克,玄参、赤芍、辛夷、白花蛇舌草、菝葜各15克,知母、牡丹皮、徐长卿各·12克,苍耳子30克。

治慢性咳喘、哮证,以黄芪20克,配伍苍耳子30克,辛夷、白花蛇舌草、剪刀草、虎耳草、党参各15克,净麻黄9克。

顾振东(山东中医药大学附院主任医师)

擅长以黄芪15~60克,配伍党参15~30克,茯苓12~30克,白术9~15克,治疗各种肿瘤及血液病的虚证,尤以气虚为主。应用该药特别有效,可使患者体力明显好转。

董秀芝(济南市四医·院主任医师)

食少便溏,气短乏力,白细胞计数减少为运用黄芪的指征。其用量为30~120克。

治胃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者,配伍菊花15克,川黄连12克。治便血、崩漏者,配伍白及15克,地榆炭、棕榈炭各12克,生地黄30克。

治重症肌无力者,配伍丹参20克,淮山药30克,当归、茯苓各15克,党参、白术各10克。

治水肿者,配伍党参、菟丝子各20克,淮山药30克,茯苓15克,车前子(包)、防己各12克。

治末梢神经炎者,配伍鸡血藤30克,白芍、桃仁、红花各12克,桂枝9克。

治脑血管病者,配伍当归15克,地龙、赤芍各12克,川芎9克。

治贫血者,配伍生地黄、熟地黄、党参各20克,茯苓、制首乌、杭芍各15克,当归12克。

赵纯修(山东中医药大学附院主任医师)

黄芪为皮肤科补益法之首药,治神经炎、神经痛、天疱疮、红斑狼疮之要药。但皮肤病之风热证、湿热证不宜用。

黄芪配伍用量为15~30克。

治过敏体质,配伍金银花、当归、白芷;治天疱疮,配伍金银花、土茯苓、薏苡仁;治鱼鳞病、脱发、硬皮病者,配伍四物汤;治神经炎、带状疱疹引起的神经痛,配伍甘草芍药汤,或川芎、白芷、细辛,或忍冬藤,或金铃子散。

蔡华松(山东中医药大学附院主任医师)

常用黄芪治疗各种慢性眼病、慢性免疫性疾病(如色素膜炎),尤其是已经长期激素治疗无效,免疫力低下者,每每见效。凡免疫功能低下者,则重用黄芪。

治慢性色素膜炎,以气血亏虚为主者,以黄芪30克,配伍生地黄、黄精、女贞子、防己各15克。

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以气阴两虚为主者,以黄芪30克,配伍生地黄20克,当归12克。

治眼底出血,证属气虚血瘀者,以黄芪24克,配伍当归12克,红花、地龙各9克。

治巩膜炎反复发作者,以黄芪30克,配伍麦门冬12克,大黄3克。

治重症肌无力之眼肌病,以黄芪30克,配伍丹参20克,党参15克。

田隽(大同市五医院主任医师)

黄芪用量6~150克。用大量必须熬3次,浓缩后再分服。以黄芪配伍补肾助阳药,治疗崩漏。气为血帅,气行血行。所以有“血脱宜固气,下血必升举”这一治崩止漏之大法。

以黄芪配伍其他益气升阳之药治疗暴聋(突发性耳聋)、肌无力、肌营养不良、屡抽屡增的胸腔积液、腹腔积液(无论何因)均有效验。

对慢性鼻窦炎、鼻炎伴发频频感冒的体虚患者,在主方中加黄芪15~30克,可减少发作,乃至治愈鼻炎、鼻窦炎。

小儿食积,干呕食臭,用黄芪2倍量枳实,等量鸡内金,效果比保和丸还好。

对于接受放、化疗患者,以黄芪配伍滋阴药能减少不良反应。

李济春(山西中医学院附院主任医师)

擅长以黄芪主治脑卒中、半身不遂、肾炎水肿、体虚易感、内脏下垂等。

治脑卒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语言謇涩者,以黄芪60~120克,配伍当归、赤芍、地龙各10~15克,豨莶草15~30克,丹参、石菖蒲各10~30克,红花、桃仁、水蛭、僵蚕各6~10克,怀牛膝15~20克。

治慢性肾炎水肿者,以黄芪30克,配伍茯苓、桑白皮各15克,白术、防己、车前子、大腹皮、泽泻各10克。若有·蛋白尿时,加淮山药30克,金樱子15克,山萸肉10克。

治体虚脏气下陷,如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以黄芪10~15克,配伍人参、甘草、桔梗、升麻、柴胡、皮各6克,当归10克,白术15克,生姜3片,大枣3枚。

治体虚反复感冒,自汗出或久感不愈,风邪未尽者,以黄芪10°克,配伍党参、白术、防风、桂枝、白芍各10克,生姜3片,大枣3枚。

李济春主任医师认为,黄芪在治疗脑卒中时,对血压偏高者,用量宜大,一般大于80克;对血压偏低者,用量宜小,一般小于60克。大剂量黄芪对扩张血管作用明显,往往使血压下降,小剂量黄芪对血管作用不明显.,该药对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

郭春园(深圳平乐医院主任医师)

黄芪配伍用量为30克。

治虚痹痛者,配伍杭白芍、桂枝、桑寄生各9克,独活、防风各6克,生姜3片,大枣5枚,再加四物汤。

治骨折久不愈合,气血双虚之体者,配伍肉桂6克,川续断9克,加八珍汤(下肢加木瓜、牛膝各9克)。

治肾亏精血不足之足跟痛者,配升麻9克,加四物汤、六味地黄丸。

足跟痛属肾阳虚者,可用桂附地黄丸合四物汤,加黄芪30克,升麻9克。兼有膝肿痛者,可用知柏地黄丸合四物汤,加黄芪30克,升麻9克。

林毅(桂林市中医院主任医师)

运用黄芪之指征为血清促胃液素、胰腺外分泌水平、E-玫瑰花环结形成率、巨噬细胞吞噬率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值者。

治乳腺增生病证属脾虚痰凝,冲任失调者,以黄芪30克,配伍生山楂30克,淮山药、炒白术、川贝母、丹参各15克,肉苁蓉、菟丝子、女贞子、延胡索各12克,青皮、陈皮各9克。

治乳腺癌证属气血两虚者,以黄芪30克,配伍薏苡仁20克,淮山药15克,党参、白术、女贞子、旱莲草、熟地黄、山慈姑各12*克,鹿角胶、白芥子各10克。

治带下病证属脾虚者,以黄芪15克,配伍党参、白术、淮山药各12克,苍术、车前子、泽泻各10克,陈皮9克。

治气血亏虚型溢乳症,以黄芪30克,配伍煅龙骨、煅牡蛎各30克,党参15克,当归、炒白术、茯苓、熟地黄各12克,五味子10克,川芎、芡实各9克。

治急性乳腺炎(破溃期)者,以黄芪15克,配伍生地黄、玄参、丹参各15克,当归、白术、白芷、皂角刺各10克,白芍12克。

梁贻俊(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

黄芪用量为15~200克。本药治高血压患者用量大,则无升压作用,小剂量反有升压作用;用于补血生血时,与当归相配,一般为当归用量的3~5倍为好;治特发性水肿、血栓静脉炎,以益气为主,黄芪当重用,活血药用量宜小以防伤气;治疗血小板增多的患者,以活血为主,活血药量宜大,黄芪用量不宜大,以防活血伤气,避免血栓形成。

治血劳(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低下)者,以黄芪40克,配伍何首乌、菟丝子、赤芍各20克,白术、仙灵脾、枸杞子、女贞子各15克,人参、当归各10克。

治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者,以黄芪15~30克,配伍炒白术30克,赤芍、丹参各20克,川芎、牛膝、石斛、女贞子、旱莲草各15克,当归、地龙、红花、郁金各10克,水蛭6克。

治脑血管病、高颈段脊髓病者,以黄芪60克,配伍赤芍20克,牛膝、川续断各15克,川芎、当归、地龙、桃仁、红花各10克,水蛭粉2克(分冲)。

治心血管疾病者,以黄芪50克,配伍生地黄、赤芍各20克,川芎、党参、远志、川楝子、延胡索各15克,当归、地龙、桃仁、红花各10克,桂枝12克。

治周围血管病(双下肢深部静脉炎)者,配伍赤芍、川芎各40克,桑枝30克,当归、红花、牛膝各20克,地龙、桃仁、杜仲各15克,穿山甲12克,川续断、蜜虫各10克,丝瓜络6.克,水蛭4~8克。

治特发性水肿者,以补阳还五汤,重用黄芪。

治风水者,以防己黄芪汤,重用黄芪。

治消化系统疾病者,用黄芪建中汤。

治产后尿闭者,以黄芪五苓散为主。

张丽蓉(天津中心妇产医院主任医师)

擅长以黄芪配伍治疗妇科疾病而见有气虚表现者。

黄芪配伍用量为10~30克。

治气虚型功能性子宫出血者,配伍海螵蛸(碎)30克,茜草10克。

治子宫内腹异位症者,配伍莪术30克,三棱20克。

治气虚血瘀型闭经者,配伍当归12克,桃仁、红花各10克。治气血痹阻之更年期头痛、身痛者,配伍地龙、羌活、独活、秦艽等。

治疗早产后,配伍川续断、桑寄生。

治疗子宫脱垂、阴道的前后壁膨出者,配伍升麻、柴胡、桔梗、党参等。

王文春(甘肃中医学院外科主任)

在重用黄芪的基础上,配合女贞子再随证加减用药,除治自汗、盗汗,以及宫颈癌等病症外,并对外感缠绵不愈、多发性疖肿、晚期癌症,或正虚邪实等疾病均:以该药为主辨证论治。配伍用量为30克。

治疗气虚自汗、阴虚盗汗者,配伍浮小麦、煅龙骨、煅牡蛎各20~30克,女贞子15克,白术、麻黄根、五味子各12克,防风、陈皮、炙甘草各9克。如兼阴虚盗汗者,再加生地:黄、玄参、地骨皮、制鳖甲各12克。

治疗宫颈癌经放疗、化疗者,可减轻患病者病情,延长生存期者,配伍白花蛇舌草20~30克,女贞子、熟地黄、补骨脂、玉竹、天花粉、川楝子各12克,当归、白芍、生甘草各9克,土茯苓15~20克,败酱草,延胡索各15克,阿胶(冲服)6克。

李寿山(大连市中医院主任医师)

古云,生黄芪治表虚,无汗能发,有汗能止,炙黄芪补里虚,善治虚损证。但一般多用生黄芪治疗虚证。不仅补虚损,且有利水消肿功效。黄芪对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血压高者能降,低者能升。用量为10~100克。

治风水及风湿病证者,以黄芪30克,配伍白术15克,防己10克,甘草6克。

治慢性肾炎,水肿时轻时重,时起时伏,蛋白尿者,以黄芪30克,配伍白术、茯苓各15克,防己10克,桂枝8克,甘草6克。

治疗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之胃气虚寒,脘腹冷痛者,以黄芪30克,配伍炒白芍、生麦芽各30克,桂枝、炙甘草、生姜各10克,大枣6枚。

治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肝炎、慢性胃炎、慢性肾炎之属气虚血,瘀者,以黄芪30克,配伍丹参30克,以此为基础,随证加味。

治冠心病、肺源性心脏病之属气虚血瘀者,以黄芪30克,配伍丹参30克,黄精20克,远志、三七各10克。

治久泻久痢,滑脱不禁者,以黄芪50克,配伍粳米(淮山药代)、赤石脂各30克,罂粟壳6克。

治久喘咳嗽者,以黄芪60克,配伍核桃仁(研)、紫河车粉、人参各30克,蛤蚧2对(研),煎汁,加粉,调蜜为膏,每次服6~10毫升。

赵国章(营口市中医院主任医师)

黄芪有双向调节作用,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肿瘤对放疗、化疗的敏感性。在抗癌“四法”—扶正、解毒、化瘀、散结中占有重要地位,抗癌方剂中几乎不可缺少黄芪。

治疗癌症放疗及化疗过程中出现的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心肝肾损害、放射性肺炎及放射性食管炎等,“增敏解毒汤”,以黄芪15克,配伍焦三仙各30克,白花蛇舌草20克,鸡血藤15克,灵芝、黄精、当归、赤芍、何首乌、女贞子、丝子、地龙干、陈皮、甘草各10克,川芎5克。本方一般可常规服用,未见不良反应,但严重骨髓抑制病例单用本方病情不易缓解,应配合输血等疗法。

治疗急、慢性肾炎(含隐匿型、局灶型肾炎等),用“肾炎基础方”,以黄芪15~30克,配伍益母草、白茅根各25~50克,白花蛇舌草15~50克。本方为治疗肾炎、肾功能衰竭的基础方,临床加·减非常重要。慢性肾功能衰竭应内外兼治,如配合保留灌肠、肾区贴敷等。若阳虚者,附子等温阳药又为常用之品。

查玉明(辽宁中医研究院主任医师)

擅长以黄芪为主药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动过缓、糖尿病、前列腺增生、皮肌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早期。

黄芪配伍用量为25~100克。黄芪为补气药之长,故名为“耆”,用量宜大,方能奏效。

治心动过缓、心律失常者,配伍桂枝8克,甘草、人参、五味子、大枣各10克,茯苓15克。

治糖尿病寒湿证者,配伍淮山药50克,白术、莲子肉各25克,茯苓15克,人参、甘草各10克。

治癃闭者,配伍车前子、滑石各30克,牛膝25克,仙灵脾、甘草各15克,升麻8克。

治皮肌炎者,配伍当归、白芍、红花各15克,桂枝、甘草各10克,细辛5克。

治疗脱疽早期未溃者,配金银花50克,当归、玄参、牛膝各25克,甘草10克,细辛5克。

田素琴(辽宁中医学院附院主任医师)

擅长以黄芪治疗荨麻疹、红斑狼疮、硬皮病、脱发、银屑病、黄褐斑等之属于虚证者。

但热毒炽盛、肝气郁结、湿热及血热者,均不宜使用。

黄芪配伍用量为15~70克。

治表虚型荨麻疹者,配伍防风、白术各30克。

治气血不足所致的痈疽不溃或溃而久不敛者,配伍人参20克,当归15克,肉桂10克。

治红斑狼疮、脾肾阳虚、水肿尿少者,配伍防己、白术各15克。治气虚血瘀型荨麻疹,如夜间荨麻疹、人工荨麻疹者,配伍当归、白芍各15克,防风、蝉蜕各10克,生姜3片,大枣3枚。

于凯成(长春中医学院附院主任医师)

擅长运用黄芪治疗心脏病患者,表现为心悸、气短、乏力、自汗者。

阴虚火旺、表实邪盛、胸闷腹胀、肺结核略血、口唇干燥者,则忌用。

黄芪有生、炙、炒之别。补中益气宜用炙黄芪,益气健脾宜用炒黄芪,其他则用生黄芪。

黄芪配伍用量为15~30克。

治心肌炎者,配伍人参、麦门冬、大青叶等。

治心力衰竭水肿者,配伍人参、葶苈子、桂枝、茯苓皮、益母草。治表虚不固、营卫不和之自汗乏力,经常易感冒者,配伍白术、防风、桂枝、白芍等。

治低血压,头目眩晕者,配伍人参、当归、川芎。

治糖尿病者,配伍生地黄、淮山药、缫丝等。

治脑卒中(中经络)属气虚血瘀者,配伍当归、地龙、红花等。

张志钧(江西医学院二附院主任医师)

黄芪用治的指征为气短声低、自汗乏力、肌肉萎软、头晕肢麻、低血压、蛋白尿、舌淡、脉细软。实证、阴虚阳盛、中满气滞者,则忌用。

黄芪是一味补益中气、利水消肿的良药。特别是对慢性肾炎中出现低蛋白血尿,明显水肿,高胆固醇及尿中大量蛋白的患者,以补阳还五汤为主方,重用生黄芪100~120克,往往可得到明显的效果。黄芪用量过大时,为避免引起中满气盛,可配陈皮、桑白皮。

黄芪配伍用量为15~150克。

治慢性肾炎者,以黄芪20克,配伍川芎16克,水蛭、鹿衔草、益母草、地龙、赤芍各15克,当归、桂枝各10克,蜈蚣2条,人工虫粉等。

治肝硬化腹水者,以黄芪40克,配伍益母草30克,丹参20克,防己、茯苓、马鞭草、半枝莲、穿山甲、鹿衔草、路路通、水蛭各15克,大黄6克。

治脑卒中偏瘫,手足麻木及肌肉萎废不用等证者,以黄芪30克,配伍赤芍、地龙.鹿衔草、路路通、僵蚕、桑枝、伸筋草、络石藤各15克,当归、川芎、全蝎、水蛭各10克,蜈蚣2条。

朱良春(南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

对慢性疾病,黄芪有扶正祛邪之功效,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故主治虚劳体弱、慢性肾炎、慢性胃肠疾病、肝脾大。凡气虚体弱或气虚血瘀等证,可使用该药。

表实邪坚、阴虚阳亢、热毒蕴郁、正气未虚者,不宜使用。黄芪用量以6~60克为宜。

治慢性肾炎者,以黄芪30克,配伍地龙15克。

治慢性结肠炎者,以黄芪15克,配伍仙鹤草30克,凤尾草15克。

治痹证者,以黄芪15克,配伍仙灵脾15克,当归、桂枝各10克。

治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肝脾大者,以黄芪30克,配伍莪术10克。*治气血亏虚贫血、血小板减少症者,以黄芪30克,配伍鸡血藤、油松节各30克。

邹燕勤(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

擅长用黄芪主治肾脏病气虚水肿、蛋白尿、肾功能不全、气虚自汗,并可预防感冒。但苔腻纳少、脘腹胀滞、口干舌红者忌用。黄芪用量为20~30克。

治肾病水肿者,配伍防己、防风、白术、茯苓、红花。

治肾脏病蛋白尿者,配伍太子参,白术、制僵蚕、全蝎、地龙。治肾功能不全者,配伍太子参,制苍术、薏苡仁、桑寄生、泽泻、益母草、六月雪、制大黄。

治表虚自汗,并预防感冒者,配伍白术、防风。

治肾脏病低蛋白血症者,配伍当归、白芍、枸杞子、紫河车。邹燕勤主任医师认为,肾病综合征“三高一低”,即大量蛋白尿、高胆固醇血症、高度水肿、低蛋白血症,尤以白蛋白下降明显。用大剂量黄芪(30~50克),大剂量当归(30~50克),大剂量白芍、枸杞子(30克以上),可再配伍血肉有情之品如紫河车10克等,能提高血浆白蛋白及改善贫血。本品用量一般偏大,常规剂量20~30克,并可用黄芪注射液每日20~30毫升加人10%葡萄糖液250毫升中,静脉滴注,15日为1个疗程。对降低尿蛋白有效。

姚寓晨(南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

运用黄芪的指征为舌边齿印深,苔淡白,脉细无力。子宫出血患者血红蛋白及红细胞下降,慢性盆腔炎等妇科炎症可见免疫功能低下者,必用黄芪。但一般实证不用。

黄芪配伍用量为15~45克。

如漏下不止,症见经血淋漓,血色鲜红或暗红有块,胸闷气短,口干喜饮者,则可加乌贼骨、太子参、旱莲草、蚤休各30克,炒蒲黄、贯众炭、生地黄、女贞子、续断各15克。如瘀块过多,加煅花蕊石12克,贯众炭改用茜草炭;如气虚较甚,太子参改用潞党参30克。

高淑华(南京市中医院主任医师)

擅长以黄芪配伍治疗妇科疾病。

治疗月经过多、产后恶露不尽者,以黄芪(炙)15克,配伍党参、阿胶各12克,当归、生地黄各10克,艾叶6克。

治经前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者,以生黄芪15克,配伍麦门冬、浮小麦、糯稻根各12克,白芍10克,五味子、甘草各6克。

治急性乳腺炎、巴氏腺脓肿者,以生黄芪15克,配伍黄芩(柏)、忍冬藤、赤芍、天花粉各12克,牡丹皮、川贝母各10克,生甘草6克。

陈祥林(青海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擅长以黄芪主治老年气虚或兼血瘀证、老年糖尿病、高原红细胞增多证、复发性口腔溃疡。但湿热阻滞者不宜用。

黄芪配伍用量为10~120克。湿热阻滞者宜控制在15克以下,并酌情配用清疏之品。老年人宜用生黄芪,低血压者用量宜控制在30克以下。

治各类贫血者,以黄芪10~60克,配伍桑椹子、鸡血藤各15~30克,当归10~30克。

治表虚自汗,易患感冒者,以黄芪10~60克,配伍白术15~60克,.防风3~10克,桔梗、杏仁各3~6克。

治老年糖尿病者,以黄芪10~30克,配伍淮山药、丹参各10~30克,枸杞子10~15克。

治原发性高血压者,以黄芪30~60克,配伍益母草15~60克,杜仲10~15克。

治心源性、肾源性水肿者,以黄芪15~60克,配伍防己10~30克。

治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者,以黄芪15~60克,配水蛭粉1.5~10克。

治肾炎蛋白尿者,以黄芪30~120克,配伍芡实15~60克,莲须15~30克。

治高原性冠心病者,以黄芪15~60克,配伍丹参15~30克,肉桂6~10克。

治病毒性心肌炎者,以黄芪30~60克,配伍党参15~30克(或人参6~15克),沙参10~15克。

治复发性口腔溃疡者,以黄芪15~30克,配伍玄参10~30克,肉桂0.3~1.5克。

吕承全(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主任医师)

治外风,黄芪常与川芎、白附子、僵蚕或防风、羌活配伍;治内风,常与当归、川芎、蜈蚣、钩藤、僵蚕配伍;升阳举陷,黄芪和升麻、枳壳配伍;治气血亏虚,黄芪与当归配伍;治痈疮难溃,黄芪常与当归、皂角刺、浙贝母合用。尤其是对肝硬化腹水和肾病水肿,属脾虚水泛者,用黄芪最多,利水效果良好。但凡气虚证兼实热者,忌用黄芪。

黄芪配伍用量为15~100克。

治再生障碍性贫血者,以黄芪30克,配伍当归、鹿角胶、阿胶、苜蓿、仙.灵脾、巴戟天等。

治糖尿病肾病、肾病综合征者,以黄芪30~50克,配伍黄精、熟地黄、山萸肉、车前子、肉桂、茯苓皮、冬瓜皮、枸杞子、丹参、川芎、三棱、莪术、陈皮、仙灵脾等。

治重症肌无力、小儿麻痹后遗症者,以黄芪30~45克,配伍当归、党参、茯苓、川牛膝、白术、鸡血藤、炒淮山药、仙灵脾、巴戟天、威灵仙、薏苡仁、桂枝等。

治脑血栓形成、脑梗死、静脉炎、皮肌炎、无脉证者,以黄芪30~60克,配伍当归、川芎、丹参、红花、桃仁、地龙、三棱、莪术、制白附子。

治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的皮水为主的水肿者,以黄芪皮30~60克,配伍茯苓皮、冬瓜皮、地骨皮、草果仁、白蔻皮、砂仁皮、大腹皮、生姜皮、陈皮(即自拟方“十皮饮”)。

治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肾下垂、难产等中气下陷所致疾病及功能性子宫出血、神经源性膀胱炎等,以黄芪30~60克加人补中益气汤为主方中加减。

治肝硬化腹水(肝脾两虚型)、亚急性肝坏死(阴黄型)、慢性肾炎(阴水证)者,以黄芪30~60克,配伍桂附理中汤,再加鳖甲、茯苓皮、陈皮、大腹皮等。

治扩大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者,以黄芪30~40克,配伍樟木、附子、人参、麦门冬、五味子、炙远志、炒酸枣仁、桂枝、当归、茯苓、川芎、丹参、薏苡仁、仙灵脾。如治肺源性心脏病等其他心脏病之心功能不全者,则上方加细辛,炙麻黄。

.陈阳春(河南中医研究院研究员)

黄芪治疗以气虚为本的疾病。阴虚火旺、痰瘀化热者慎用。治脑卒中先兆者,以黄芪30~40克,配伍葛根20克,当归、川芎、天麻、赤芍、泽泻各15克,生地黄10克。

治体虚感冒者,以黄芪30克,配伍白术、防风、玉竹、白薇、荆芥各10克,甘草5克。

治鼻窦炎者,以黄芪30克,配伍鹅不食草20克,白术、防风、细辛、川芎、辛夷各10克,苍耳子、甘草各5克。

治糖尿病并发微循环障碍者,以黄芪30克,配伍毛冬青、淮山药各30克,葛根、黄芩各20克,赤芍、白芍、黄连各15克,水蛭10克,甘草5克。

治肺源性心脏病者,以黄芪30克,配伍白果、生地黄、熟地黄、茯苓各15克,橘红、莱菔子各10克。

孟宪杰(洛阳正骨医院主任医师)

治气血虚而骨折不愈合者,以黄芪15克,配伍生龙骨、生牡蛎、当归、熟地黄、骨碎补各15克,淮山药、芡实各12克,陈皮10克,甘草5克。

治颈椎病者,以黄芪20克,配伍鸡血藤20克,白芍、姜黄各15克,威灵仙12克,钩藤、桂枝、川芎各10克,生姜3片,大枣3枚。

治腰腿痛者,以黄芪15克,配伍当归、巴,戟天、独活、杜仲各15克,延胡索12克,川芎、制川乌各10克,甘草6克。

张学文(陕西中医学院教授)

黄芪用分生、炙。生黄芪托毒利水,炙黄芪益气固表。

在治疗心脑血管病,血压有波动或偏高时,用黄芪配等量或小量的川牛膝,以引其阳、热、血、水下行。

黄芪配伍用量为60克。

.治自汗者,配伍浮小麦30克,白芍15克,山.萸肉12克,五味子、白术各10克,内服。并用五倍子10克,朱砂1克,为末,用醋调和敷脐。

治严重贫血者,配伍鸡血藤60克,焦山楂肉15克,丹参、山萸肉、当归各12克,鹿角胶、土炒白术各10克。.

治水肿、尿蛋白者,配伍淮山药、益母草、白茅根各30克,丹参15克,仙灵脾、川牛膝各12克,党参、白术、蝉蜕各10克。

治胸痹、心悸者,配伍炒酸枣仁30克,桑寄生、山楂、丹参、麦门冬各15克,太子参、桂枝、鹿衔草、桔梗各10克,炙甘草6克。

治血痹者,配伍桑寄生15克,晚蚕砂、路路通、怀牛膝、白芍各12克,桂枝、独活各10克,甘草6克。

治脑卒中病之风中经络的恢复期和后遗期者,配伍川牛膝、山楂各15克,地龙12克,川芎、乌梢蛇各10克,桂枝6克。

陸拯(浙江中医研究院主任医师)

黄芪常用量为15~40克。特殊情况可以用到120~150克。治中气不足者,以炙黄芪30克,配伍党参或人参15~20克,白术15克,升麻8克。

治崩中漏下者,以黄芪20克,配伍龙骨30克,茜草炭20克,党参15克,当归10克。

治血痹肢麻者,以黄芪30克,配伍当归、赤芍各15克,桂枝6克。

治瘀血阻滞者,以黄芪60~120克,配伍川芎15克,当归10克,红花6克。若死血难化者,可加地鳖虫10克,水蛭5~8克。治表虚自汗者,以黄芪20~30克,配伍麻黄根、五味子各6克,牡蛎30克。

治体虚感冒者,以生黄芪20克,配伍土炒白术、白芍各10克,桂枝、防风各5克。

治水肿尿少者,.以生黄芪30克,配伍玉米须30克,茯苓皮20克,白术、防己.各15克。

治消渴三多者,以生黄芪30克,配伍生地黄、天花粉各20克,麦门冬15克。

治肺虚咳喘者,以炙黄芪20克,配伍款冬花、紫菀各10克,五味子6克。

治痈疽难溃者,以生黄芪15~30克,配伍当归、炮穿山甲各10.克,皂角刺8克。

王铁良(黑龙江中医研究院研究员)

擅长用黄芪配伍治疗下列诸种疾病:

治慢性肾炎卫表不固,易于感冒而诱发加重者,以黄芪30.克,配伍白花蛇舌草50克,白术、山萸肉、茯苓各20克,益母草30克,防风、生地黄、淮山药、泽泻、牡丹皮各15克。

治慢性肾功能不全、贫血者,以黄芪100克,配伍白花蛇舌草50克,党参、何首乌、益母草、半枝莲各30克,当归、山萸肉、茯苓、女贞女各20克,熟地黄、淮山药、泽泻、牡丹皮各15克。

慢性肾炎日久蛋白尿、水肿难消者,以黄芪30克,配伍金樱子、冬瓜皮、白茅根各30克,茯苓25克,党参、白术、白扁豆各20克,桔梗、淮山药、砂仁各15克。

治肾性高血压,症见头晕,腰酸,舌紫暗有瘀点者,以黄芪25克,配伍白花蛇舌草50克,何首乌、益母草、川芎、地龙各30克,女贞子、杜仲各20克,赤芍、桃仁、红花各15克。

张琪(黑龙江中医研究院研究员)

黄芪为补气之圣药,凡中气虚、脾胃气弱或气陷、内伤劳倦、疮疡久不收口皆可用之;周围血管病、重症肌无力,用之亦有较好的疗效。

治自汗不止,症见乏力气短,微恶风,舌润,脉弱者,以黄芪30克,配伍龙骨(煅)、牡蛎(煅)、白术各20克,麻黄根15克,防风10克。

治脑梗死后半身不遂或舌强语謇,脉弱者,以黄芪150克,配伍当归、丹参各20克,川芎、赤芍、地龙、红花各15克,水蛭、甘草各10克。

治肾病综合征,症见水肿、小便少、大量蛋白尿,血浆总蛋白、白蛋白低下,口苦,舌苔白,脉弱者,以黄芪70克,配伍党参20克,白术、茯苓、泽泻、陈皮、白芍、柴胡.各15克,川黄连、防风、羌活、生姜、甘草各10克,大枣3枚。

郭文勤(黑龙江中医研究院主任医师)

以黄芪40克的配伍治疗下列各病:

治胸痹心痛者,配伍麦门冬、五味子、当归、牡丹皮各15克。

治脑梗死者,配伍桃仁、红花、赤芍、川芎、当归、地龙各15克。治便血、崩漏者,配伍地榆、艾叶各15克。

阎湘濂(佳木斯中医院主任医师)

患者有四肢乏力,食少纳呆者,必用黄芪。但外感发热时不宜用。

治急性肾炎水肿者,以黄芪20克,配伍防己、桂枝、桑白皮各15克,甘草10克,大枣2枚。

治慢性肾炎水肿者,以黄芪40克,配伍茯苓30克,土茯苓25克,大腹皮、益母草、陈皮、白茅根各20克,白花蛇舌草15克。

治糖尿病并发肾病者,以黄芪30克,配伍太子参30克,茯苓25克,生地黄20克,黄精15克。

治糖尿病并发周围血管病变者,以黄芪40克,配伍桂枝、白.芍、丹参、牛膝、杜仲各15克。

治慢性肝炎、胆囊炎者,以黄芪25克,配伍鱼腥草20克,白芍、枳壳、黄芪各15克。

钱远铭(湖北中医研究院研究员)

临床见面色苍白,少气乏力,形瘦易倦,盗汗等气虚证必用黄芪。

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缺氧诸证,血常规检查有血细胞计数减少,尤其是白细胞计数减少者,必用黄芪。临床证明,黄芪对癌症患者放疗、化疗后白细胞下降,配合其他升白药物同用,在很短时间内白细胞数量可回升至正常。

表邪盛、阴虚者,均宜少用或不用黄芪。

黄芪最小量每日10~15克,最大量每日用50~100克。

治冠心病之属气阴亏虚证者,以黄芪20~30克,配伍党参、丹参、石菖蒲、降香各15克,当归、桃仁、干漆炭、郁金各10克,川芎5克。

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感染症状基本控制后作巩固治疗者,以黄芪20克,配伍白术、瓜蒌、桑白皮、紫苏子、补骨脂、枸杞子各15克,法半夏12克,防风、白芍、降香各10克。

治病毒性心肌炎者,以黄芪20~30克,配伍太子参12克,五味子、麦门冬、石菖蒲各10克,板蓝根、忍冬藤各15克,莲心、川芎各5克。

李同生(湖北中医研究院教授)

擅长以黄芪5~30克,配伍当归9克,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骨髓炎。黄芪补中益气,助当归通督活血。

李炳文(海军总医院主任医师)

凡病证而见舌质淡嫩或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脉虚细或浮犬中空者,为用黄芪之指征、治脑卒中后遗症、面神经麻痹者,以补阳还·五汤(黄芪从30克,逐渐加至60~90克,最多达120克)。

治血痹,肌肤麻木不仁者,以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用15克)。治产后或术后或崩漏所致的失血证者,以当归补血汤(重用黄芪30克)益气以生血。

治虚劳里急诸不足,腹中时痛,此证多属西医十二指肠溃疡范围,以黄芪建中汤(黄芪15克),配加蒲公英15克。

治疮痛肿毒,脓成不溃者,以透脓散(黄芪12克)。

治痈疽溃后脓出清稀,久不收口者,以十全大补汤(黄芪15克)托疮生肌。

以黄芪30克,加入辨证方中,治慢性肾炎,一能减少外感,二能升清降浊,三能利尿消肿。

治气虚便秘者,可用黄芪汤,方中有陈皮、火麻仁、白蜜、黄芪。

夏.天(第四军医大学教授)

凡体倦乏力,言语低微,.脉象濡缓者,均为使用黄芪的临床指征。

黄芪为补气药,主治表虚自汗,脾虚泄泻,中气下陷,消渴,痈疽久不收口之证。用黄芪利尿,剂量过小无利尿作用,剂量过大反而使尿量减少。生黄芪用于退虚热托疮疡,炙黄芪用于补气。久服黄芪嫌其太热时,可酌加知母、玄参清解之。

治急、慢性肾炎出现蛋白尿者,以黄芪30克,配伍党参、淮山药各30克,山萸肉、芡实各15克。

治慢性肾炎出现血尿者,以黄芪30克,配伍白茅根、益母草各30克。

治慢性肾炎出现水肿者,以黄芪30克,配伍茯苓15克,猪苓、泽泻各10克。

治半身不遂者,以黄芪60克,配伍当归、赤芍各9克,地龙、桃仁、红花各6克。

臧堃堂(第一军医大学教授)

黄芪用5~10克,能升阳举陷;15~30克,利尿作用显著;用至50~60克则尿量反减少;老年人气虚不摄,夜尿或尿频清长,则需较大量(30~50克)以益气摄尿;脑血管意外、脑卒中后遗弛缓性瘫痪,宜30~50克,方能发挥益气通络之效。

用于肿瘤手术后,放疗、化疗之同时者,以生黄芪30克,配伍生晒参(另煎冲)5克,莪术、白术各10.克,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茯苓、生薏苡仁各30克,七叶一枝花、鸡血藤各15克。

治缺血性脑病、脑卒中半身不遂、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以生黄芪150克,配伍葛根30克,丹参20克,地龙15克,川芎10克,水蛭粉(分2次冲服)2克。

钟秀美(福建泉州市中医院主任医师)

黄芪功擅补气,且能补血升阳,固表止汗,利水退肿。临床可配伍其他药物广泛应用于妇科疾病,疗效颇佳。

治气虚崩漏者,以黄芪20克,配伍党参、白术、神曲各15克,黄芩10克,当归、升麻、柴胡各6克。

治老年性遗尿或尿频者,以黄芪20克,配伍益智仁、桑螵蛸各10克。

治子肿或水肿者,以黄芪30克,配伍云茯苓15克,泽泻、白术、猪苓各10克。

治产后气虚大汗者,以黄芪20克,配伍生牡蛎30克,生地黄、白术各15克,茯苓、麦门冬各10克,防风8克,甘草3克。

(六)临床妙验

脑血栓形成

秦增祥老师采用黄芪80克,煎汤200毫升,合肠溶阿司匹林片50毫克,分2次服,治疗脑血栓形成42例,总有效率为92.9%(《陕西中医》1987年9期)。

白细胞减少症

冯文忠老师用生黄芪30克,边条参15克,小红枣20个,煎服,治疗他巴唑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14例,疗效良好(《云南中医杂志》1980年2期)。

秦增祥老师以黄芪浓缩液每毫升含生药1克,每日服用30毫升,治疗慢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40例,有效率达80%(《陕西中医》1987年9期)。

本文地址:https://pf.mift8.com/post/7168.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piaoyushu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