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证,简称喘,亦称喘逆、喘促。古称上气、喘息。一般通称气喘。指呼吸急促,甚则张口抬肩,难以平卧为特征的一种病症。其发病与肺肾密切相关,由于风寒犯肺,腠理郁闭,肺气壅寒,肺失宣降,而上逆为喘。风热入肺,或风寒郁而化热,热不得泄,肺气胀满,清肃失司,亦能气逆而喘。或饮食不节,脾失健远,积湿生痰,以及素体痰湿偏盛,肺为痰壅,不得宣畅,导致呼吸紧促迫而成喘。又可因久咳伤肺或病久肺虚,气短而为喘者。若病久肾亏;或年老体弱,摄纳无权,则少气而喘。总之由外邪痰浊壅肺者为实喘;精气内虚,肺肾出纳失常者为虚喘。如张景岳说:“实喘者有邪,邪气盛也;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又有下虚上实之证,必须权衡轻重,标本兼治。
临床上如支气管哮喘、哮喘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心脏性哮喘等均属本证范围。
喘证当分实喘与虚喘。“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实喘其治在肺,治宜祛邪利气;虚喘治疗着重于肺肾,以培升摄纳为主。
实喘有风寒、风热及痰浊之区别,风寒者,治宜散寒宣肺;风热者,治宜宣肺泄热。痰浊阻肺者,治宜祛痰降气平喘;若痰湿化热者,治宜涤淡清火。但外邪与痰浊往往兼而有之。如素有痰饮,兼感外邪,用小青龙汤宣散寒邪,温化痰饮。
虚喘有肺虚,肾虚的不同,肺虚者,治宜养肺定喘。肾虚者,则宜补肾纳气。临床上亦每见肺肾两虚之证,治用补益肺肾之法。若兼有稀痰、纳少,或便溏者,则为脾虚之征。则用肺脾两补之法。由于虚喘是日久体弱为患,不耐寒热,所以每挟有痰湿或湿热之邪。所以在临床上每见虚中挟实。治疗应扶正祛邪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