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xx,男,29岁。〔主证〕1年前患“慢性阑尾炎”,现证右少腹木痛又作已1月余,每当劳累或久站即发,发则痛处拒按,大便干如羊屎,日2-3行难下,肢怠疲倦且感畏凉,时有腰痛,活动好转,脐中怕寒。舌苔薄白,质稍暗,尖边红,脉弦稍数,中取鼓指,久按无力,尺中弱小,右少腹处重按疼痛。
〔辨证〕气血瘀滞,肠道郁热,大肠失其传导,以致形成肠痈之症,唯腰痛脐寒尺中弱小,肾阳不足亦显,此虚中挟实,热中有寒之象。
〔治则〕治宜兼顾,先以疏通气血,温化散结为法。
〔方药〕生薏苡仁30克 黑附子6克 败酱草24克 生杭芍9克 台乌药9克 桃仁(打)12克
按:上方系《金匮要略》薏苡附子败酱散方加减而成。此方治肠痈“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乃“肠内有痈脓”的有效方剂。本病患者少腹木痛,发则拒按,似未化脓,但切其痛处腹皮明显紧张,重按始疼,在于未化脓而又接近化脓之间,况又热中有寒,气血瘀滞,故用生薏米清化渗湿,败酱草破血排脓,黑附子振奋阳气,再辅以白芍养血滋阴,乌药理气止痛,桃仁行瘀润肠。
药服3剂,未见动静,诸证如故,显系肠中瘀滞未行,腑气不通,以上方加通行腑气之品再进。
方二:生薏苡仁30克 黑附子6克 败酱草24克 生乳香6克 明没药6克 熟大黄12克
服药2剂,大便见润,初如球状后即成形,日行2次,疼痛减少,按上方改附子9克,大黄15克,加炒小茴香15克,续服2剂。药后右少腹痛见瘥,发作减少,大便已润,欲便即通,手足畏恶寒凉,脐寒已消。昨又外感,咳嗽鼻塞,咽中作痛。此虚中挟实,寒热错杂,表里俱病,治费周折。
方三:生薏苡仁30克 黑附子9克 败酱草24克 生乳香6克 生没药6克 炒小茴15克 苦桔梗9克 生葱白3节 熟大黄18克
上方服药2剂,病情续减,右少腹木痛又轻,感冒鼻塞咽痛渐解。仍按方加减,改附子为12克,大黄21克,小茴9克,又进2剂。药尽手足寒象已瘥,去苦梗、葱白,减附子3克,大黄加至30克,连服2剂。药服以后肠鸣便泻,日下2-3行觉畅,腹已不痛,只余木感、脐中寒凉亦消,舌润无苔,质暗有减,脉象较为缓和,弦意未退,右少腹重按亦不疼痛。病已大瘥,仍主薏苡附子败酱散方加养血活血之品,以固疗效。
方四:生薏苡仁30克 黑附子9克 败酱草15克 全当归15克
药服2剂,诸证均退,饮食有增,大便日行1次,甚为通畅,病即痊愈。
本例肠痈,予药5剂,腹痛已轻,后患外感,病情复杂,治以里证为主兼以宣肺疏表,表解则专和里,但始终以薏苡、附子、败酱3味温补清化作为主力,共服药13剂而瘥。痛则不通,不通则痛,治则以通为顺,然路案究非完全实证,以其脉久按无力,尺中弱小,肢怠脐寒,是属虚寒之证;脉弦稍数,发作腹痛拒按,大便燥结难下,干如羊屎,又为实热无疑。虚中挟实,寒热交杂,非大黄牡丹汤单能胜任,因之在缓中求通,温中攻下,投以薏苡附子败酱散,选加熟大黄通之,全当归润之。如见患处肿痛按之尤甚,实热之证突出,则又当以大黄牡丹汤攻之,大黄则又应以生用为宜。脓未成实热证之肠痈,用生大黄时须根据病人体质强弱轻则15克,重则可用30克,否则惧大黄攻下仅用6~9克,不但邪不能速去,且腹痛更剧,大便虽泻不畅,反而造成患者病痛,有误病机,此余临证之体验。
葱白为百合科,葱属,多年生草本,近根部之白色嫩茎供药用。性味辛温,入肺、胃二经,有发表和里、通阳活血之功能。主治阴寒腹痛,乳痈,解鱼肉、蚯蚓毒。如《通俗伤寒论》之加减葳蕤汤,《肘后方》之葱豉汤,《伤寒论》之白通汤等方均用此品。路案肠痈感受风寒,选葱白、桔梗既能宣肺解表,又可通阳和里,实为照顾表里之用药也。
败酱草又名苦莱,为败酱科,败酱属,多年生草本,山野自生,全草供药用。性味苦平,入胃、大肠、肝三经,有解毒排脓、破瘀活血之功用。江苏所用败酱,多为十字花科的植物菥蓂,据云用之已有其历史性,两种科属的败酱作用是否相同,有待进一步研究。又败酱草无实热瘀滞者忌用,煎汤外洗痱毒疮疡效果甚佳。
茴香又称小茴香,属于伞形科,茴香属,多年生草本,多为家种,成熟的果实供药用。性味辛温,入肝、肾、脾、胃四经,有祛寒疗疝、健脾开胃之功用,炒与附子并用有温肾散寒止痛之能,可解鱼肉之毒。又有八角茴香称为大茴香,俗称大料,系木兰料八角茴香树的果实,为常绿灌木。余在广西南宁见肆店多卖此品,称为八角,为该地特产。性味辛热,入肾、膀胱经,补命门不足,善治膀胱冷气,开胃下食,调中止呕,多食损目发疮。木兰科植物中另有一种莽草之果实,与八角茴香相似,易于混淆,莽草有毒,不可误食。其主要鉴别点:莽草果实较八角茴香小,莽草有香胶臭气,味苦,八角气味芳香,味微甘。
——本文摘自《临证治验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