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xx,女,30岁,成都市干部。1987年5月24日初诊。
自述:病已七年,治疗也已七年,就是尿频和失眠,白天平均三至五分钟即要小便一次,以至无法工作。晚上要起来小便二、三十次,根本无法睡眠。许多医院的泌尿科都去了,都未确诊为何病,尿量属正常范围,无尿急、尿痛等现象,1984年在某医院作尿道口移位手术后,反而尿频更剧。转求中医,有说肾阳虚者予金匮肾气丸,有说肾阴虚者,服后反更剧。又求治于针灸,针灸医师把我的病列入科研课题,殊知针灸后,不但病未减,反而增加腰痛,失眠加剧,现在不知如何是好。因友人介绍,特来求治。
检查:诊脉沉数,舌苔粗黄而厚,尿频,诊病期间就小便二次,尿细而量多。失眠,甚至通宵不眠,自认为尿频是主要原因。心累、心跳、心慌、气短,“爬一层楼,气都像要断了,不歇一下,就缓不过气,心乱跳,作心电图又无问题,今天前来就诊,是爱人背上三楼的,"口苦,烧心,胃脘烧得难受,泛酸,时时口干,但不甚喜饮。尿中沉淀很厚,不思食,刚刚进食,就要大便。泛困也有入睡的时候,但合目则做恶梦。
辨证:气虚夹热,热重于湿。
治法:补气,清热,除湿。
处方:补中益气汤加减
黄芪30克 泡沙参30克 苍术10克 柴胡15克 黄芩12克 升麻10克 白芍20克 麦冬10克 生石膏30克 生龙骨30克 生牡蛎30克 生甘草5克
二剂
6月29日二诊:服上方二剂觉有效,因又服二剂,精神较前为好,已能骑自行车,并自行上、下楼了。心累、心跳、心慌、气短不接等均有减轻,黄苔退去大半,并已变薄。过去吃安眠药也不能入睡,现在已经连续两个晚上可以入睡了。仍尿频、尿细、有沉淀,解小便时左侧腰部难受,诊脉沉细而弱。
处方:上方改用黄芪为60克,加菟丝子、枸杞子各20克,四剂。
7月3日三诊:小便次数明显减少,尿中已无沉淀,解小便时觉得舒服些了,已可骑自行车上下班,上下楼也不歇气了,晚上不吃安定也可入睡了。但此时又感冒了,即按感冒治疗,7月6日感冒愈,转治本病。
处方:
黄芪60克 泡沙参30克 柴胡15克 黄芩15克 升麻12克 苍术10克 杜仲15克 续断30克 生龙骨30克 生牡蛎30克 生山药30克 建曲10克
六剂
7月15日五诊:自称“现在是吃得睡得,晚上最多不过起来小解一两次,白天已恢复正常,约两小时左右小便一次”,停服汤剂,用丸剂巩固疗效。
处方:黄芪100克 晒参50克 山药50克 白扁豆30克 茯苓30克 薏苡仁30克 芡实30克 菟丝子50克 枸杞子50克 覆盆子30克 五味子30克 女贞子30克 沙苑子30克 楮实子30克 无花果30克 桑椹膏50克 建曲30克
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日早晚各服一丸。
按: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辨证就是要从患者病的实际出发,方可论治,万不可主观臆断。患者尿频,夜尿更频,很容易给人以阳虚的印象,但病者一方面是尿频、尿量正常,且有心累、心跳、气短不续、上下楼都需人背的气虚情况;另一方面是舌苔粗黄而厚、脉数、口苦、口干不喜饮的实热夹湿的症候。前者属虚,后者属实。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热者清之为中医治病原则,但补多补少、泻多泻少、清多清少,则又当从病人的情况和身体状况的实际出发。据此,采用了补气、清热、除湿的办法,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方中石膏、黄芩清胆胃之热,苍术燥湿健脾,白芍、麦冬护阴,以制芪、术之温燥,柴胡、升麻佐参、芪升阳益气,龙骨、牡蛎固涩下焦,且以安神。湿去热清出现弱脉,结合证候和服药情况,确知此证乃属气虚所致,故重用参、芪,果获全功,最后用健脾补肾,巩固疗效。随访二年,未见反复。其失眠显然由尿频引起,尿频愈,失眠亦愈,此不治之治也。
——本文摘自《中国当代中医专家临床经验荟萃 4 疑难杂病治验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