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也行?(调胃承气汤的组方)调胃承气汤方歌 伤寒论,调胃承气汤组成配方,方歌方解,临床运用医案,

2022-11-16 08:23:56  阅读 147 次 评论 0 条
摘要:

【方剂组成】大黄10克,炙甘草6克,

【方剂组成】大黄10克,炙甘草6克,芒硝12克(分冲)。

按:原量大黄、芒硝较重,以上为经验常用量。

【用法】水煎大黄、甘草,汤成去滓,内芒硝,更上火令沸,温服。

【方歌】调胃承气用甘草,安中缓急调胃好,芒硝软坚大黄下,阳明里实无晚早。

【方解】此于大承气汤去消胀行气的枳实厚朴,而加安中缓急的甘草,既不足以消胀去满,又缓硝黄的急下,故以调胃名之。

【仲景原文解析】

  《伤寒论》第29条: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解析:见甘草干姜汤条。

 《伤寒论》第70条: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解析:发汗表解身和,则不应发热或恶寒。若无热而恶寒者,是已陷于阴虚证;若不恶寒但热者,则已传为里实的阳明病,此当和其胃气,宜与调胃承气汤。

 《伤寒论》第94条: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必先振栗,汗出而解;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阴脉微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

解析:脉浮取以候卫,沉取以候营,浮沉无所偏胜即脉阴阳俱停,乃营卫自调之象。太阳病虽还未解,但脉阴阳俱停,阴阳自和可知,法当振栗汗出而自解。但阳脉微者,即脉浮而较微者,为卫不和于外,应责在表,故宜先汗出而解(言外宜桂枝以发汗)。但阴脉微者,即脉沉而较微者,为营不和于内,应责在里,故须下之而解,宜调胃承气汤。

按:太阳病不解,暗示经过汗吐下等治疗而病还不解之意。《伤寒论》曰:“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和者必自愈。”脉阴阳俱停,即阴阳自和的脉应。必先振栗汗出而解,即自愈前的战汗,所谓瞑眩者是也。阳脉微者,即浮而弱之脉,阴脉微者,即沉而弱之脉。《金匮要略》曰:“卫缓则为中风,营缓则为亡血”,与此阳微阴微的脉法同,亡血由于胃中燥,与调胃承气汤亦下热救阴之治。

 《伤寒论》第105条:伤寒十三日不解,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当硬,而反下利,脉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解析:过经,指病已由太阳过入阳明的意思。伤寒已十三日不解,则传入阳明而谵语,此里有热也,当以调胃承气汤下之。小便利者,则大便当硬,今反下利,而脉调和者,当是医以丸药下之非法的治疗所致。若转变为太阴病自下利者,则脉当微厥,但今脉反和,此非自下利,而是丸药所致甚明,虽下利还谵语,而脉调和,肯定是里实未去也,故仍宜调胃承气汤主之。

 《伤寒论》第123条: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下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先此时自极吐下者,与调胃承气汤;若不尔者,不可与;但欲呕、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证,以呕故知极吐下也。

解析:温与愠古通用,温温即烦恼之意。太阳病十余日,病已去表内传。心下温温欲吐、郁郁微烦而胸中痛,颇似少阳柴胡证,但柴胡证当胸满大便不溏,今大便反溏而腹微满,知非柴胡证。若先此时服过极吐下药,因使胃不和者,可与调胃承气汤,若不尔者,则属里虚不可与之。但欲呕、胸中痛、大便微溏,而非柴胡证,心下温温欲吐,为吐后胃不和的内烦证。故知非柴胡证。而是由于极吐下所致。

按:极吐下药,暗示为剧烈吐下的巴豆剂,是古代常用治剂。吐后胃不和,少与调胃承气汤即治,须知。

《伤寒论》第207条: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

解析:阳明病,未经吐下,而心烦者,则属实烦,可与调胃承气汤。

 《伤寒论》第248条: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解析:太阳病三日,虽发汗而病不解,且反蒸蒸发热者,此热属胃,宜调胃承气汤主之。

  《伤寒论》第249条: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

解析:吐后腹胀满,因吐而胃不和也,可与调胃承气汤。

【临证思考】本方证常见于外感热病各个阶段,以及不合理的乱服药,造成里实热出现本方证。

临床要注意:三承气汤,虽均属阳明病的泻下剂,但调胃承气汤长于下热,而治满不足;小承气汤长于治满,而下热不足;大承气汤既下热又除满。

【辨证要点】阳明病,见腹实证,心烦或谵语、发热者。

【验案】刘某,女性,27岁,病历号161328,1965年6月4日初诊。发热头痛1周,曾服中西解表药,大汗出而身热头痛不解,头胀痛难忍,心烦欲吐,口干思冷饮,皮肤灼热而不恶寒,大便已3日未行,苔白厚,脉弦稍数。体温38°C。证属里实热胃不和,治以清里和胃,与调胃承气汤:

大黄10克,炙甘草6克,芒硝12克(分冲)。

结果:上药服一煎,大便通,头痛已,身热减,体温正常,继服余药而去芒硝,诸症基本消失。

本文地址:http://pf.mift8.com/post/20546.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piaoyushu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