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读懂(麻黄桂枝汤的功效及剂量及歌)麻黄汤类方歌,桂枝麻黄各半汤方歌方解,临床运用医案,

2022-11-16 08:52:17  阅读 175 次 评论 0 条
摘要:

【方剂组成】桂枝5克,芍药、生姜、炙

【方剂组成】桂枝5克,芍药、生姜、炙甘草麻黄杏仁各3克,大枣2枚。

【用法】以水先煮麻黄,去上沬,内诸药,煮取一杯。

【歌诀】桂枝麻黄各半汤,邪在表而身发痒,发热不得小汗出,热多寒少如疟状。

【方解】此取桂枝汤、麻黄汤各三分之一合之,故治二方的合并证而病情较轻者。

【仲景原文解析】

  《伤寒论》第23条: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解析:如疟状,是说像似疟疾定时发寒热的形状。清便欲自可,即大便通调如常。本条可分三段解释:①太阳病已经八九日,其人不呕,病还未传少阳;清便欲自可,则亦未传阳明。只是如疟症状,一日二三次发寒热,而且热多寒少,外邪已有欲罢之象。脉微缓更为邪衰正复之候,故肯定此为欲愈也。②太阳病八九日,虽不见少阳和阳明证,但脉微无热而恶寒者,此表里俱虚,已陷于阴证,应依据治阴证的方法随证救之,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③再就上之如疟状的欲愈证来分析,假如其面反有热色者,这是郁热在表不能自解的证候,其人身痒,即是得不到小汗出的确证,宜与桂枝麻黄各半汤,使小汗出即治。

按:恶寒,为太阳病的重要特征,邪之轻重,往往要看寒热或多或少,尤其脉微缓,为邪衰正复的反应。热多寒少见此脉,大都为病衰欲愈之兆。时发热汗出者,为桂枝汤证,今虽时发热而不得小汗出,又有麻黄汤证,因此用桂枝麻黄各半汤治之1,

【临证思考】本方证常见于感冒、发热病后期、慢性病复感外邪时。本方治痒、解表,主要能调和营卫驱邪外出。据此方义,临床常以桂枝汤加荆芥防风,功类麻黄、杏仁,治发热恶寒、身痒起疹者屡见良效。

【辨证要点】太阳病发热恶寒见身痒者。

  【桂枝麻黄各半汤临床医案】

例1 房某,男性,43岁,病历号117343,1965年5月24日初诊。原有慢性肝炎,近几天皮肤痒甚,尤以夜间瘙痒难忍,至抓破为止。时有寒热,苔薄白,脉浮缓。此属营卫不和,外邪客表,治以调和营卫,解表祛邪,与桂枝汤加荆防:

桂枝10克,白芍10克,生姜10克,大枣4枚,荆芥10克,防风10克,炙甘草6克,白蒺藜10克。

结果:上药服三剂身痒已。因有两胁痛、口苦等,与柴胡桂姜汤加味治之。

例2 王某,女,13岁,2003年3月6日初诊。自感身痒1周多,自服新息敏效不明显,白天痒轻,晚上痒较重,用手挠之起小丘疹,白天却看不到,有时感面热,无汗出,口中和,别无所苦,舌苔薄白,脉细寸微浮。证属外邪客表,营卫不和,与麻黄桂枝各半汤:

桂枝5克,麻黄3克,白芍3克,生姜2片,炙甘草3克,赤小豆10克,白蒺藜6克,大枣2枚。

结果:上药晚上服一剂,身见微汗,身痒未再发作。

延伸阅读:

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皮肤病探讨桂枝麻黄各半汤原方,组成,临床运用医案

本文地址:http://pf.mift8.com/post/20682.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piaoyushu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