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揭秘(方剂学小承气汤的组成)小承气汤的功效主治及方解,小承气汤方歌方解,小承气汤原文解析,

2022-11-16 09:59:23  阅读 141 次 评论 0 条
摘要:

【方剂组成】大黄12克,厚朴9克,

【方剂组成】大黄12克,厚朴9克,枳实9克。

按:原方大黄量为18克,以上为经验常用量。

【用法】水煎温服。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再服之。若更衣者,勿再服。

【方歌】小承气本大承气,减厚朴量芒硝去,虽属里实之下剂,大承气汤怎敢比。

【方解】本方是大承气汤去芒硝,又减厚朴量组成。既去攻坚除热的芒硝,又减量消胀行气的厚朴,虽亦属里实的下剂,但较大承气汤则显有不及,故谓之小承气汤。

【仲景原文解析】

  《伤寒论》第208条: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大泻下。

解析:见大承气汤条。

  《伤寒论》第209条: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矢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矢气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硬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矢气者,慎不可攻也。

解析:见大承气汤条。

 《伤寒论》213条: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若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复服。

解析:阳明病,因其人多汗,使津液大量外出,胃中水分被夺则必燥,大便因硬,硬则谵语,宜小承气主之。若一服谵语止,即不要再服。

按:此只由于汗出多,则使胃中燥、大便硬而谵语,既不发热,更无潮热,故不宜大承气汤而宜本方。宜与大承气汤条互参细研。

 《伤寒论》第214条: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气者,更服一升,若不转气者,勿更与之。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

解析:前于大承气条,有阳明谵语、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气汤主之;又有脉数而滑者实也,此有宿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本条所述无论证或脉,均宜大承气汤甚明,而谓小承气汤主之,已属可疑,而因与承气汤一升以下条文,尤其不可理解,其中必有错乱,故置之待考,不释。

《伤寒论》第250条: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后,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

解析:吐下、发汗均足以亡失津液,胃中干,故微烦。而小便数,易使胃肠枯燥,因致大便硬结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和其胃即愈。

按:此亦由于津液亡失而致大便硬,里热不剧,故只微烦而无谵语,虽小便数,屎成硬,亦不宜大承气汤猛攻,而宜本方和之使愈。

《伤寒论》第251条: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硬,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受食,但初头硬,后必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

解析:见大承气汤条。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第41条: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小承气汤主之。

解析:谵语为里实燥屎之候,下利而谵语,故肯定为有大燥屎,宜小承气汤主之。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附方(一):《千金翼》小承气汤治大便不通,哕数谵语。

解析:胃气不得行于下,而逆于上则哕;里有燥屎则谵语。这是因为大便不通而使哕数,故宜小承气汤治之。

按:《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第7条曰:“伤寒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本条所述即属后之不利者。

【临证思考】大黄泻下通便作用明显,但个体差异很大,尤其对燥结较重者难得通下,必用芒硝软坚。因此本方适用于腹胀、大便不通不久者。

【辨证要点】阳明病、大便硬而无潮热者。

本文地址:http://pf.mift8.com/post/21002.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piaoyushu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