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xx,男,68岁,农民。1979年8月10日初诊。
主诉:因在夏收时过劳出汗,而后夜宿风凉处困睡过久,继而感觉右侧肩背部及肘关节上部不仁,现已月余日益严重,局部皮肤肌肉麻术,不知痛痒,右上肢酸困无力,但下肢肌肉皮肤正常,食欲尚可,二便正常,坐而猛起则头晕目昏,视力减退。
检查:脉象缓弱无力,舌质淡红,舌苔淡白。血压130/85mmHg。体温37.0℃。心肺(-)。
辨证:年老气虚,劳后汗出,肌表腠理开张,外邪乘虚而入,局部血脉痹阻,循行不周而致血痹。
治则:益气固表,调和营卫。
处方:桂枝10g,白芍15g,黄芪30g,鸡血藤30g,当归12g,川芎12g,防风12g,钩藤15g,桑枝30g,大枣10枚,生姜10g,每日服一剂。可以适当活动与锻炼。
8月22日二诊:服药十剂,局部麻木减轻,无不良反应,脉象虚缓无力,舌苔淡白。继服。
9月13日三诊:局部麻木消失,右手功能基本恢复,脉象虚缓,改服十全大补丸两盒。
按:《金匮要赂》云:“血痹阴阳俱微,......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本例患者年逾花甲,气血本虚,过劳汗出,外邪痹阻而致。遵仲最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收效良好;加当归、川芎、鸡血藤等补血活络;钩藤、桑枝舒通经脉;终以十全大补丸固本而收功。
——本文摘自《医案丛刊 杂病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