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xx,女,54岁,农民。1977年7月5日初诊。
主诉:头目眩晕,两耳细蝉鸣已半年久。
症状:头晕目眩,头重脚轻,安静休息或仰卧时则轻,稍有劳累即重。久坐猛起则头晕目花。两耳常鸣,易出虚汗,二目无神,食欲不振,全身乏力。绝经三年,但白带不断,腰背酸痛。
检查:脉沉迟无力,舌质淡红而少苦。血压90/50mmHg。营养欠佳。
辨证:气血两虚,清阳不升。
治法:补气养血,升阳止眩。
方药:参归乌精汤加味。
处方:太子参20g,当归12g,蒸首乌15g,蒸黄精30g,柴胡10g,升麻10g,夜交藤30g,黄芪20g,酸枣仁15g, 蝉蜕10g,炙甘草10g,菊花12g,远志10g,大枣10枚,每日服一剂。
7月12日二诊:服上方后头晕、耳鸣、均渐减轻,精神好转。继服。
8月2日三诊:头晕、耳鸣基本消失。白带减少,饮食、二便正常,血压120/80mmHg。脉缓无力,舌苔薄白。改服杞菊地黄丸,每服一丸,每日三次。半年后随访问未再发作。
按:本例患者气血两虚,清阳不能上达而眩晕、血压偏低。方用参、归,黄精、首乌、黄芪等益气养血,柴胡、升麻、黄芪升阳益气。菊花、蝉蜕等止眩晕、熄耳鸣;夜交藤、远志、枣仁、大枣等宁心安神。使阳升阴长,血压回升,谐症自愈。
——本文摘自《医案丛刊 杂病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