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1.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146)
2. 治心腹卒中痛者。(《金匮要略》第十篇附方)【组成】
柴胡12g 黄芩4.5g 半夏6g 人参4.5g 炙草3g 桂枝4.5g 白芍4.5g 生姜6g 红枣6枚【方歌】
柴胡桂枝两方合,善治太少两经疴。心下支结关节痛,初期肝硬亦能和。【煎服】
水浸30分钟,煎30分钟,约400ml,分早、晚2次服。【功效主治】
太阳、少阳并病,发热恶寒,肢节疼痛;胸胁胀满,心下支结,恶心呕吐,口苦,脉弱者。【加减】
1.口不渴、身有微热者,去人参(中虚脉弱者不去)。
2. 兼项背强急者,加葛根。【禁忌】
仅有太阳病而无少阳病,或仅有少阳病而无太阳病者,皆不宜使用。【类方】
1.小柴胡汤:同可治寒热往来、胸胁苦满、恶心呕吐。不同者,柴胡桂枝汤证兼有发热恶寒、肢节疼痛等太阳病症。
2.桂枝汤:同可治发热恶寒、肢节疼痛。不同者,柴胡桂枝汤证兼有胸胁苦满、恶心呕吐等少阳病症。【临床运用】
1. 治心腹卒中痛。(《金匮要略》)
2. 寒疝腹中痛者。(《外台秘要》)
3. 心腹挛痛,肝木乘脾土者。(《伤寒论译释》)
4. 治腹中上下左右,动气筑筑。(《皇汉医学.仁斋直指》)
5. 盲肠炎初起之腹痛有效,其经过中用大黄牡丹皮汤等便反不通,而腹痛、恶心、呕吐、上冲、发热者与之有速效。(《皇汉医学》)
6. 癫痫。伴口苦胁胀,舌红,苔薄黄,脉弦数。【(《辽宁中医杂志》1990;5:36)
7. 衰弱体质,感冒汗多者,慢性疟疾,寒多热少,或汗多身热者,神经衰弱体质,胃肠病,易发胸满,微恶寒,呕不食,心下支撑,汗易出等症状者。又风湿痛汗多者。(《古方临床之运用》)
8.胆石症,胆囊炎,肝胆证候群,更年期综合征。(《辽宁中医杂志》1981;10:39)
9.减参枣,加鳖甲、土元、牡蛎、红花、茜草,治慢性肝炎肝脾肿大;治周身气窜作痛,以手拍打,则出气作咯而窜痛暂缓的神经官能症。(《伤寒挈要》)
10. 盗汗。以头面胸颈为甚,汗后恶风寒,口干苦,胸胁胀满。(《北京中医杂志》1987;3:52)
11.心绞痛。症见胸痛胸闷,恶寒肢冷,舌红苔黄腻,脉弦滑。(《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2;1:29) k4
12.失表坏证。大便不利多日,承气汤愈不通。症见脉弦,口苦,胸胁满胀,头身疼痛,寒热无汗。(《治验回忆录》)
13.肩周炎。伴胸胁满,时汗出,背发紧,口苦,脉弦。(《刘渡舟验案精选》)【浅议】
太阳、少阳并病,系太阳病证未罢,复见少阳病证,即桂枝汤证更增小柴胡汤证,以二证症状轻微,故各取二方之半以调和营卫,和解少阳,疏利肝胆。临床使用以发热,恶寒,或寒热往来,肢节疼痛,恶心呕吐,心下满痛为目标。太阳病初,恶寒发热,本应辛温发散以治,然个别医者,不予辨证,更不顾先表后里之治则,板蓝根冲剂、清开灵胶囊、三黄片等苦寒剂信手拈来,抗生素、激素动辄用之,致邪气不得外解,由表入里,纵横于太、少二阳,表现有寒热时作,汗出头痛,饮食不思,恶心欲吐,口苦咽干等寒热、虚实互见证候。其经久不解,甚者缠绵数月,倦怠少气,渐步虚劳之途,年老体虚、抗邪能力低下者尤多见之,此仲圣所谓之坏病也,其治疗既不能纯于表散,亦不可单一清里,唯柴胡桂枝汤,调和营卫气血,疏肝理气降逆,启运脾胃枢机,集数能于一方,可席卷二阳之域,尽祛表里之邪。
风寒侵袭,致肩背腰腿疼痛,为邪在少阳、太阳、督脉也。若症见汗出,恶风,畏冷,变天加剧,痛处不温,胸胁苦满,口苦,脉弦之状者,可用柴胡桂枝汤解肌散邪,太少同治,邪去枢利,则疼痛自消。若素有胸胁苦满,嗳逆呕恶、心下作痛等肝胆气郁症,复感风寒,或夙患风寒湿痹又病寒热往来者,皆可用本方表散、和解。新旧同治,既无顾此失彼之弊,反有新病宿疾同解之效。
临床观察,本方除治太阳少阳并病外,用于肝脾不和尤多。若症见饮食不思,食少恶心,能食不化,嗳逆叹息,心下胀闷,腹痛泄泻,手指不温,口苦,脉弦细者,应治肝为主,健脾次之。此叶天士所谓之“培土必先制木”之治也。若斤斤于脾胃虚弱,投以温补,病绝不减,因本于肝而标于脾也。本方既可疏肝理气以缓急止痛,又能补中健脾以调理寒热,故凡属肝脾不调之胃炎、肠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胰腺炎、心绞痛皆可使用。
日本医家相见三郎报道,癫痫患者68%有胸胁苦满与腹肌痉挛并存,本方倍芍药疗效甚佳。余治癫痫,属肝胆气逆者,先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之后,改用本方,可明显减少发作次数。
柴胡桂枝汤腹证为胸胁苦满与心下支结共有,或有腹肌紧张疼痛,脐上筑筑动悸。心下支结,即心下微感满闷,若有物支撑,按之不适,似心下痞而程度轻者是也。
【病案】
1.冠心病
李某,女,48岁。常心悸短气,倦怠少力,心电图检査,提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2004年冬,余居琼用小柴胡汤合炙甘草汤加减以治,症状消失,心电图显示正常,遂上班工作。2007年5月,复胸憋短气,海口某医院以冠心病接诊,住院月余,症不减。7月初,原籍传来其父病危、病故噩耗,医生据其病情不准出院奔丧。李某悲忧不艾,症益甚,委身床榻,丈夫马君来电求诊。
患者云,胸憋短气,时轻时剧,心动悸,易惊恐,夜寐差,恶梦多,或作悲泣。体倦无力,饮食不思,微恶心,脘腹胀满,喜叹息,二便尚调。时发热,自汗出,肢节疼痛,恶风,不喜室内空调。口干口苦,不欲饮,亦不思冷。
虽未望闻切触,然胸阳不振,营卫不和,肝郁不舒,及脏躁已尽显无遗,遂拟:
柴胡12g 黄芩6g 半夏10g 西洋参6g 桂枝6g 白芍6g 甘草10g 龙骨30g 牡蛎30g 红枣10枚 小麦30g 生姜5片 每日一剂,分早、午、晚3次服,与医院西药间隔一小时。
半月后来电,谓上方共服12剂,胸憋、短气等症明显减轻,发热、汗出、恶风止,知饥思食,精神大好,准备即日出院云云。
2. 咳嗽
智某,女,32岁,六家庄人,1986年5月5日初诊。外感咳嗽一周,夜间较甚,痰清稀白沫,时发热,自汗出,微恶风寒。胃纳不振,恶心欲吐,二便正常。口苦,咽微痛,不思饮,不思冷。舌淡红润,苔薄白。脉象弦缓。
脉证分析:发热、汗出、微恶风寒,为太阳病中风桂枝汤证;不欲饮食、恶心呕吐、口苦脉弦,乃少阳病小柴胡汤证。由是观之,病属太阳少阳合病——柴胡桂枝汤证也。然其咽喉疼痛,又时在五月,桂枝辛温,宜与不宜?察其不思饮、不思冷,苔白不黄,知热象不盛,不属忌也。遂拟柴胡桂枝汤加味治之:柴胡15g 黄芩10g 半夏15g 党参10g 桂枝10g 白芍10g 杏仁10g 桔梗10g 生姜10片 红枣6枚 炙草6g 二剂
仅进一剂,咳嗽即止,二剂后胃纳醒,呕恶止,诸症尽失。
3.胃脘胀痛
吕某,女,47岁,建筑公司工人,1984年3月6日初诊。胃脘胀痛五年余,加重一周。痛时喜压,得矢痛减,饥饿则心下灼痛。多嗳逆,喜太息,咽中梗塞若有梅核。乳房经常胀痛,触之微痛,无结节。口干,口苦,思冷,食冷则大便稀溏,腹内不适。今春复增肢节疼痛,屈伸不利,天冷则疼痛尤甚。舌质红,苔薄黄,脉象弦细略数。
观其脉症,知为肝胃不和,上热下寒,兼挟风邪侵袭经络。本欲投太阳、少阳合病之柴胡桂枝汤以治,因其有心中灼热、思冷、舌红、脉细等阴虚症状,故合陈修园得于海上之百合乌药汤。如是则珠联璧合,相映成辉。柴胡12g 黄芩10g 半夏10g 党参10g 桂枝10g 白芍10g 甘草6g 百合30g 乌药10g 生姜2片 红枣5枚 三剂
二诊:胃脘疼痛明显得减,骨节痛楚亦轻,心下仍感灼热,按原方续服三剂。
三诊:脘痛止,骨楚减。嘱其饮食、情绪调理。
4.阳痿
闫某,余幼年同学,40岁。前年病阳痿,讳疾忌医。自买男宝、龟龄膏,久服无效,不得已来诊,余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获愈。今春旧病复萌,或不能举,或举而不久,复来求诊。余未予细察,便复蹈故辙,拟前方付之。服之八剂,毫不见效,执方来询,始知又犯守株待兔之错。诊其脉,沉弦有力。问胸胁苦满否?病先有不快之事否?“然。”由是观之,此乃气郁伤肝,肝失条达,疏泄无权,不能淫气于筋,致宗筋弛纵不收也。沈金鳌云:“失志之人,抑郁伤肝,肝木不能疏达,亦致阳痿不起。”首次桂枝加龙骨牡蛎获愈者,为阴阳俱虚,不能阳固阴守也。今痿于肝郁,源本不一,背痒搔腹,故不效也。遵木郁达之之治,拟柴胡桂枝汤加减:
柴胡12g 黄芩10g 苏子15g 党参10g 甘草6g 桂枝10g 白芍10g 马钱子1g(冲)
连服三剂,即见好转,续服三剂,复可卿卿我我矣。
5.亚急性甲状腺炎
郭某,男,46岁。半年前因发热(39℃)、右颈剧烈疼痛,原平市医院诊断为亚急性甲状腺炎。日服强的松30毫克、消炎痛6片热退痛止,减至5毫克病复发。后赴京301医院就诊,亦让服强的松,嘱控制症状2周后逐步递减。当减至5毫克,病复起,复倍量。前日减至10毫克,甲状腺微痛发胀,于2008 年4月17日来诊。
望其满月脸,色暗红,额颊丘疹甚多,舌淡红润,苔薄白。询知病初,甲状腺右侧持续疼痛,牵引右头、耳、牙痛,咀嚼、吞咽益痛。今微胀痛,神疲乏力,时发热,汗出,恶寒。胃纳可,口干苦,不思饮,不欲冷,大便日二行,里急。摸其颈,甲状腺肿大发硬,触痛明显。切其脉,呈沉弦。诊其腹,右胁下痞硬,当脐悸动。
肿痛于少阳之域,复见恶寒,发热,汗出,此邪伏太阳、少阳也。邪在太阳当开之,在少阳当和之。总须据其部位,因势利导驱散之。关门打狗,不与出路,只能令邪蜇伏,延长病程。从本案之治看激素,用则治愈无望,弃则狼烟四起。用弃皆非,何以处之?仲圣柴胡桂枝汤可胜任之。
柴胡15g 黄芩10g 半夏10g 党参10g 桂枝10g 白芍10g 甘草6g 葛根15g 生姜3片 红枣6枚 五剂
二诊:胀痛止,摸之仍痛,然较前为轻。太阳中风症亦减。大便日三四行,此邪外出之象也。满月脸,长丘疹,为激素之副作用也。
原方加土茯苓30g五剂,停强的松。
10月19日,其妻因梅核气来诊,云药后肿痛随失。
——本文摘自《经方躬行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