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组成]葱白四茎,干姜一两,附子一枚(生,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主治]314,315条。314条和315条一段,指出本方用于阴盛下利,格阳于上,真寒假热证。
[证侯分析]少阴病下利,为脾肾阳衰,阴寒太盛,虚阳被阴寒所格,下焦不得温煦,水谷不别所致。《伤寒论选读》云:“既言少阴病,必见但欲寐、手足厥冷、脉微细或沉微等证。原文叙证简略,证候不全,若以方测证,当有面赤。”通脉四逆汤方加减云:“面色赤者,加葱九茎。”故知白通汤中当有葱白。总的来说,本证当比四逆汤证为严重。
[方解]王晋三云:“白通者,姜、附性躁,肾之所苦,须借葱白之润,以通于肾,故名。若夫《金匮》云面赤者,加葱白’,则是葱白通上焦之阳,下交于肾,附子启下焦之阳,上承于心,干姜温中土之阳,以通上下,上下交,水火济,利自止矣。”此乃少阴病阴盛于下、戴阳于上的证治。格阳、戴阳二证,病机大体相同,仅是格阳在上、在外之别。
医案:妊娠昏厥、戴阳
谢某,女,36岁。1938年4月,起床后精神如常,忽然头晕眼花,跌倒灶后,即扶至床上静卧,昏迷不醒。延余往诊:脉伏不见,四肢厥冷,面色白,两颧微红,时有恶心欲吐之状。因肝肾阳气俱虚,眩晕发厥;阴气下盛,虚阳上浮,致有戴阳证象。问及怀孕日期已近9个月,白通汤加味主之。
处方:黑附片15克,干姜9克,炒吴茱萸6克,公丁香2.4克,桂枝9克,葱白3茎,炙甘草6克。
服药后觉胸腹辘辘作响,泻了很多水分。下午往诊,平复如常,次日仍有腹泻,以理中汤加味为治。(《伤寒论方医案选编》)
按:此妊娠厥逆,乃寒盛于下、戴阳于上证。孕期阴血下行以养胎,心血亏虚,劳倦伤气,或胎阻气机,而三阴亏损。心血亏于上,肝肾阳气衰于下,水液停于中,阴阳气不相顺接,突发昏仆厥逆;阴邪锢闭于内,中阳不伸,不能鼓出于脉道,故脉伏;四肢为诸阳之本,阳气不达则生厥逆;阴寒盛于下,虚阳浮于上,而见两颧微红。
临产在际,不容拖延,“有故无殒,亦无殒也”。所以大辛大热之附子、干姜也不为禁忌。以白通汤加味治之,姜、附回阳祛寒,葱白、桂枝宣通上下阳气及周身之血脉,使格拒于外的阳气得以摄纳而内返,阴阳之气相接,则脉不出者亦可回复;吴茱萸、丁香暖肝温胃,散寒降逆;甘草缓热药燥烈之性。续因余邪未除,中阳未复,而调以温中祛寒、健脾益气之剂。
——本文摘自《寒热真假辨证一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