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后悔(喘辨证论治)伤寒论中喘证的辨治,宿喘的中医治疗验方与医案,

2023-02-01 19:33:23  阅读 189 次 评论 0 条
摘要:

肺为华盖,外邪侵袭,首当其冲,导致肺失宣发肃降。若体内素有停痰积饮,为其引动,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博结、阻于气道,以致气急鼻煽,张口抬肩,喝喝而喘。西医之喘息性支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皆属此病范畴。喘病位在肺,多实,施以宣肺,化痰,定喘之法,如寒痰宜温,热痰宜清、湿痰宜燥,燥痰宜化,加之降气、行气之剂,庶可得平。

肺为华盖,外邪侵袭,首当其冲,导致肺失宣发肃降。若体内素有停痰积饮,为其引动,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博结、阻于气道,以致气急鼻煽,张口抬肩,喝喝而喘。西医之喘息性支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皆属此病范畴。喘病位在肺,多实,施以宣肺,化痰,定喘之法,如寒痰宜温,热痰宜清、湿痰宜燥,燥痰宜化,加之降气、行气之剂,庶可得平。

然肺为娇脏,不耐寒热,若未得到及时治疗或治疗失宜,则痰浊匿于体内窠臼,偶有七情之犯,饮食所伤,或外有时令之风寒,则喘发作。若经久频作,终成宿喘之证,导敛肺气日益耗损,肺虚而高源化竭,脾虚不能化生精微、均造成肾虚精亏。肺主呼吸,肾主纳气,肾为气之根、肾虚失纳,气浮游于上,动则喘甚。虽喘在肺,但其根在肾,因宿喘用一般的宣肺化痰定喘之剂已无济于事,因精气亏损,常难骤复,故治之较难。治当益肾填精,纳气归原,示渐向愈。但补肾尤应防滋腻太过,助湿生邪,病更难祛。需依具体症情,调整用药比例,伍用得当。著名老中医董建华根据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一张治疗宿喘验方,临床用之,疗效颇佳,方药如下:

熟地各12克,山萸肉10克,冬虫夏草5克,紫石英15克,沉香粉0.9克(冲),川芎6克,全蝎3克,五味子6克,杏仁10克,砂仁3克(后下)。

方中冬虫夏草,性温,既补肾阳,又益肺阴,配以生熟地、山萸肉以益精填髓,补肾纳气。紫石英,质重,起重镇降气而平喘作用,配以温肾纳气,降逆调中之沉香,可纳气归丹田。气为血帅,血为气母,喘虽属气机升降失调,但须方中参入川芎、全蝎入血分之药,确能使气道通畅,达到活络解痉之效。宿喘之证,肺肾之气耗散太过,可用少许五味子敛之。杏仁,宣肺利气,此乃肺肾同治之理。另外佐砂仁,醒肺,兼防补肾之剂过于滋腻,助湿生痰。

加减:①新加外感、痰多、加入桑白皮苏子海浮石等,宣肺化痰,防引动宿喘。②腰膝痿软,畏寒肢冷明显,加入肉桂,制附片等温肾助阳。③倦怠乏力、动则汗出,加入生黄芪牡蛎益气固表止汗。④喘憋气急,可增入地龙,生蛤壳,解痉纳气平喘。⑤大便偏干,数日一行,可加入酒军、全瓜蒌等,通利大肠而起到宣肺降气之作用。

典型医案:陈×,男,60岁。1988年11月2日初诊。咳喘发复发作20余年。每遇气侯稍变或轻度活动后咳喘加重。西医诊为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经多种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显,现用氨茶碱,强的松等药维持。刻下症见,咳喘不能平卧,动则尤甚,痰少,面红、体胖,自汗出,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舌暗苔薄白,脉沉细。董老诊过此宿喘患者,认为是本虚标实之证,当补肾纳气,解痉平喘,标本兼顾,以求肺气得平,肾气得纳,其喘自止之效。

 处方:熟地10克,山萸肉10克,冬虫夏草6克,全蝎3克,川芎6克,紫石英15克(先下),沉香末0.9克(冲),杏仁10克,五味子5克,砂仁3克(后下),生牡蛎15克,肉桂3克。

服7剂,喘息渐平,已能平卧,四肢转温,自汗已止。守方加减,进20余剂后,喘息已平,可以下床活动。仍嘱守方继服,以巩固疗效。随访一年,喘未再作。

本文地址:http://pf.mift8.com/post/33095.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piaoyushu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