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癣相当于中医所称的"鹅掌风".中医认为手癣是由湿、热、虫三邪所致,治宜除湿清热、杀虫止痒.现代医学研究已知手癣的主要致病真菌是红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石膏样毛癣菌.
临床主要表现为双手掌或手指屈面出现环状或地图状红斑,水疱、粗糙、脱屑,边界清楚,自觉瘙痒.手癣多由足癣传染而来,手部的指掌角化症和湿疹也常合并手癣.
足癣俗称"脚气"、"香港脚",相当于中医所称的"臭田螺".足癣主要发生于足趾缝、足弓、足跟、足缘等处.中医认为足癣主要是由湿、热、虫毒所致,治宜燥湿杀虫止痒.若足癣合并感染,则以清热解毒利湿为主.现代医学研究已知足癣的主要致病真菌是红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和石膏样毛癣菌.
临床表现可分为三型
浸渍糜烂型:主要表现为趾缝,尤其是第三、四趾间浸渍发白,糜烂滋水,散发臭味,瘙痒难忍.
水疮型:主要发生于足底或足缘,粟米至绿豆大的水疱,基底潮红,痒甚.
鳞屑角化型:表现为皮肤发红干燥、增厚、脱屑、角化过度或皲裂疼痛.
有时三型皮疹互相兼有,很难确定是哪一类型.若足癣合并细菌感染可出现脓疱、红肿热痛,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偏方一】醋炮花椒方
【来源】《食疗·偏方》
【组成】干花椒0.25公斤,食用醋2.25公斤
【功用】清热解毒,燥湿杀虫.
【主治】洽手气,脚气.
【用法】将花椒放入一搪瓷盆内,倒入醋搅动,至花椒全部浸入醋中,浸泡个星明.然后,每天将患手(脚)放里浸泡,每天2~3次,每次浸泡10~15分钟.
【疗效]连续10-15天即可痊愈.用这种方法治手气、脚气均可治愈,而且不易复发.
【偏方二】大蒜汁治癣方
【来源】《食疗·偏方
【组成】大蒜适量
【功用】清热解毒,杀虫.
【主治】手足癣.
【方解】大蒜汁是一种天然营养性杀菌剂,对诸般细菌性皮肤病有特效.
【用法】取大蒜捣烂取汁,涂患外,疗效佳.涂药前要注意洗净患处,涂后药干时再涂,30分钟后,用水洗净,皮肤嫩弱者可在蒜汁中兑水使用.
【偏方三】王不留明矾洗方
【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组成】王不留行30克,明矾9克
【功用】收敛止痒.
【用法】水煎,泡患处.每次15分钟,每日2~3次.
【偏方四】中药散验方
【来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组成】五倍子、海螵蛸各等份.
【功用】收敛杀虫.
【主治】糜烂型手足癣.
【用法】研为极细末.撒布患处.
【偏方五】复方蛇黄洗剂
【来源】中西医综合杂志,1984,(4):289
【组成】土槿皮、蛇床子各30克,黄柏、没食子各15克,枯矾12克.
【功用】清热燥湿,杀虫止痒
【主治】足癣合并感染
【用法】水煎后微温浸泡患足20分钟,每天2~3次.
【按】方中没食子别名无食子、没石子,性味苦温,有固气、涩精、敛肺、止生肌的功效,其丰要成分是没食子鞣质、没食子酸等;土槿皮、蛇床子、黃柏、枯矾拧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杀虫的作用
【偏方六】矾倍散
【来源】四川中医,1987,(5):45
【组成】白矾、五倍子、地肤子、鸵床f、苫参各3克,大枫子、川椒、黄柏各25克
【功用】解毒杀虫、除計痒.
【主治】手癣、足癣
【用法】.上药共研末用食醋1000毫升浸泡5天备用.用药液浸泡患处,每天2次,每次15~3(分钟
【按】明矾、五倍子两约均具有很强的燥湿收敛的作;地肤子、蛇床子、苦参、川椒、大枫子、黄柏均为杀虫止痒、清热燥湿之品
【偏方七】陀僧膏
【来源】天津医药杂志,1964,(11):963.
【组成】密陀僧150克,龙骨100克,炉甘石250克,轻粉15克,冰片15克,凡士林500克
【功用】杀虫燥湿,解毒止痒.
【主治】足癣.
【用法】制成膏剂.外涂患处,每天2~3次.
【按】方中密陀僧主要成分是氧化铅.轻粉由水银升华而成,主要含氯化亚汞;现代药理抑菌试验证实陀僧膏2%~4%浓度时对足癣主要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
【偏方八】精醋融
【来源】新医学,1974,(7):356
【组成】黄精500克,冰醋酸600毫升,蒸馏水1600毫升.
【功用】杀菌止痒
【主治】足癣.
【用法】先将黄精切碎加入冰醋酸浸泡7天,然后用蒸馏水稀释备用.外搽患处,每天2~3次.
【按】黄精为常用滋补阴血之品,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黄精对结核杆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各种致病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
【偏方九】葛根治粉
【来源】湖北中医杂志,1988,(2):25.
【组成】葛根30克,白矾15克,千里光30克
【功用】燥湿杀虫.
【主治】足癣.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用开水冲泡药粉后,微温外洗患足,每次30分钟.
【按】葛根为辛凉解表之品,常用于治疗湿热痢疾和外感之证,用于外洗治疗皮肤癣病尚属少见;千里光又名九里明,性味苦凉、有小毒,功效清热解毒、清肝明日,外用可治疮疖肿毒、皮炎湿疹,其水煎剂有广谱抗菌作用.白矾杀虫收敛燥湿,对皮肤真菌有抑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