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可以这样(阳和汤的方剂歌诀)阳和汤的方剂,阳和汤的组成,方歌,功效主治,临床应用医案,

2022-11-16 01:21:14  阅读 148 次 评论 0 条
摘要:

【组成】熟地30g 肉桂3g 麻黄

【组成】熟地30g 肉桂3g 麻黄2g 鹿角胶9g 白芥子6g 姜炭2g 生甘草3g

【方歌】阳和汤法解寒凝,贴骨流注鹤膝风,熟地鹿胶姜炭桂,麻黄白芥甘草从。

【主治】阴疽,贴骨疽、脱疽、流注、痰核、鹤膝风等。患处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细。

【病案】李某某,女,52岁,1997年月12月3日初诊。主诉:右侧肩关节疼痛1年多,加重1月余。现病史:一年前秋季淋雨后未能及时更衣,后渐觉右侧肩部疼痛,右上肢活动受限。经某医院检查,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经局部封闭,及针灸治疗,初时疼痛缓解,以后疗效渐不明显,近日疼痛加剧。现症:右侧肩关节酸麻冰冷,痛如针刺,入夜尤甚,得热痛减伴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舌质略暗,舌苔薄白,脉沉细。查体:右侧肩臂部压痛明显,触之皮肤欠温,右上肢外展、后伸活动受限,手上举不能及头,肌肉轻度萎缩。

诊断:漏肩风。

辨证:阳虚血亏、风寒湿邪留注,痰浊瘀血凝滞。

治疗:温阳补血,散寒祛风,除湿化痰,逐瘀解凝。

阳和汤加减:熟地30g、生鹿角片15g、桂枝12g、炙麻黄10g、羌活10g、防风12g、片姜黄12g、威灵仙12g、乳香10g、没药10g、白芥子10g、炙甘草10g,水煎服,日1剂。外用生南星、生半夏、生川乌等分为末,面糊为饼,如五分硬币大小,约厚0.3cm晾干后置于阿是穴,以艾柱灸之。

复诊:无不良反应,守方再服7剂。

三诊:疼痛及酸麻感减轻,手上举可勉强梳头,唯时常出汗。前方麻黄、羌活、白芥子各减半,去乳没、姜黄、威灵仙,加黄芪30g、白芍15g、白术15g,停外用药,注意保暖,继服20余剂。

四诊:诸症消失,右侧肩关节肌肉恢复正常状态,嘱其加强肩关节功能锻炼,以防旧病复发。 (摘自《内蒙古中医药》)

【分析】患者病起于秋季淋雨后未及时更衣,由此可见病起于寒湿留滞肌肤,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通则痛”,肩关节周围炎属中医“漏肩风”或称“肩凝症”,初病时双侧或单侧肩部酸痛,并可向颈部和整个上肢放射,日轻夜重,患肢畏风寒,手指麻胀。肩关节呈不同程度僵直,手臂上举、外旋,后伸等动作均受限制,病情延迁日久,常可因寒湿凝滞,气血痹阻,导致肩部肌肉萎缩而疼痛减轻。因之,本病早期以疼痛为主,后期以功能障碍为主。

本病以肩部中府部疼痛为主,后伸疼痛如剧者,症属太阴经证,以肩外侧疼痛为主,三角肌压痛,外展疼痛加剧者,证属阳明、少阳经证;以肩后侧疼痛为主,肩内收时疼痛加剧者,证属太阳经证。发病者多在50岁上下。由“右侧肩关节酸麻冰冷,痛如针刺,入夜尤甚”可见病在血分,濡养不足,兼有外感寒湿之邪;得热痛减证明病属寒,患者有“畏寒肢冷”,属虚寒,说明患者本是一个虚寒的体质。"腰膝酸软”,腰为肾之府,膝为筋之总汇,腰膝酸软说明病归属于肝肾两经,为肝肾两虚的表现。脉沉说明病在里,脉细说明有营血不足的表现,二说明有寒湿阻滞的情况。《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中说:“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综上所述,本案中患者为一五旬之人,肾气渐衰,气血渐亏,血不荣筋,加之长期劳累损伤,复因寒湿客于筋膜,久羁不去,致使气血运行不畅,痰浊瘀血内生,酿成虚实夹杂之证。若单用温燥除湿散寒,破血逐瘀之剂,恐徒伤正气而邪不能骤去。阳和汤温而不燥,补而不滞,扶正祛邪,标本兼顾,切合病机。《马评外科全生集》指出:“此方治阴疽,无出其右,乳岩万不可用;阴虚有热及破溃日久者,不可沾唇。……麻黄未溃可用,已溃者,断不可重开腠理。”方中去鹿角胶之滋腻,而用生鹿角片,汪昂在《本草备要》里说:“鹿角咸温,生用则散热行血消肿”。《中药大辞典》说:“鹿角行血消肿益肾,治疮疡肿毒瘀血作痛,虚劳内伤”。故在此用鹿角片以增强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之力,兼可温阳补肾。三诊减麻黄、羌活、白芥子,去乳没、姜黄、威灵仙,恐其过分耗气伤血,加黄芪、白芍、白术是仿黄芪桂枝五物汤及玉屏风散之意。如此药随病转,故疗效较为明显。

本文地址:https://pf.mift8.com/post/18489.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piaoyushu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