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揭秘(十枣汤方义)十枣汤组方原理,十枣汤组成,方歌方解,医案分析,功效与作用,

2022-11-16 05:45:45  阅读 173 次 评论 0 条
摘要:

本文目录

【十枣汤组成】

芫花甘遂大戟 各0.5g 大枣十枚

深度揭秘(十枣汤方义)十枣汤组方原理,十枣汤组成,方歌方解,医案分析,功效与作用,

【十枣汤主治】

(1)悬饮。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干呕短气,头痛目眩,或胸背掣痛不得息,脉沉弦。(2)实水。一身悉肿,尤以身半以下为重,腹胀喘满,二便不利等。

【十枣汤方歌】

十枣汤方实用末,芫花甘遂大戟锉,重用大枣制其猛,胁下悬饮攻勿过。

【十枣汤方解】

三物均属下水峻药,重用大枣制其猛烈,并兼养正,此用毒攻病的要法。

【十枣汤医案】

闫某,女,42岁,常相遇于街衢,见其体胖面腴,颇为康健。两月来,自觉腹中有气阵阵上冲,冲则眩晕、呕吐、耳鸣。某医院诊断为梅尼埃综合征(注:又名美尼尔氏综合征、梅尼尔氏综合征等),杂治不愈,于1978年5月17日来诊。谓眩晕时如立舟车,感觉天旋地转,房摇屋晃,眼前发黑,甚则仆倒于地。耳内如有蝉居,昼夜鸣笛不休。呕吐物皆清稀痰涎。胃纳呆滞,胸满太息。月经数月一行,带下黄稠甚多。五心烦热,口干口苦。舌苔白腻,脉弦滑有力。脉症相参,证属肝胃不和,痰饮停聚为患。《证治准绳》云:“痰积既久,如沟渠壅遏淹久,则倒流逆上。瘀浊臭秽无所不有,若不疏决沟渠,而欲澄治已壅之水而使之清,是无理也。”观其体壮脉实,决计峻剂疏决。拟十枣汤加减:甘遂、大戟、白芥子各1g,研细末,红枣10枚煎汤,早晨空腹送服,泻后始许进流食。二诊:服后吐泻清水十余次,眩晕耳鸣大减,脉舌如前,痰饮已去大半,当调肝理脾以治其本。拟小柴胡汤加减:柴胡12g,黄芩10g,半夏15g,甘草6g,茯苓15 g,白术15 g,泽泻15 g三剂。三诊:眩晕耳鸣止,带下减,腻苔退,诸症渐愈,原方续服三剂。后复街衢相逢,知疾已失。 (摘自《阎荣科医案》)

【医案分析】

中医认为“肥人多痰”,体胖面腴,已有隐忧。“腹中有气阵阵上冲,冲则眩晕、呕吐、耳鸣”,凡眩晕、呕吐并见者,若兼苔腻,多肝风挟痰,上扰清阳。更兼“呕吐物皆清稀痰涎”,已可确定。痰饮原居中焦,“胃纳呆滞”是自然。风痰上扰,胸为必经之处。邪碍胸中气机,致满闷太息不已。中焦痰饮从何而来?脾运化水液失常,聚湿生痰所致。若尚有湿浊下注,阻滞冲任,则可致“月经数月一行”;郁而化热,则现“带下黄稠甚多”。“舌苔白腻,脉弦滑有力”,皆是痰湿实证之象。“五心烦热,口干口苦”,乃湿郁化热之象。

综合而言,证在脾运失健,久蕴痰湿,积聚发作,随气上下流行而生诸症。若从长远来看,自是健脾化湿。但当下之急,乃是风痰重证(甚则仆倒,危险),其次乃是湿热带下,再次,可健脾化湿善后。治疗从容有序,先治风痰,一步一步来,可选用半夏白术天麻

汤为基础加减(请参见祛痰剂中)。

作者依据《证治准绳》之理,认为该患者痰饮实在太多,消无可消。既然“体壮脉实”,可耐攻下,不如攻决之。遂以下顽痰留饮之猛剂——十枣汤为基础加减。以白芥子代芫花者,减去水之力,增消痰之功。结果一剂而邪去大半,余者以小柴胡汤从容调理。以柴胡理肝气(尚有眩晕耳鸣),黄芩清郁热,半夏、茯苓、白术、泽泻续祛痰湿,6剂而收全功。然而,十枣汤非体实者不可用,除非它法皆已技穷,对痰饮、水肿皆是如此。

——本文摘自《方剂学案例分析》

《邓中甲方剂学讲稿》中关于十枣汤的论述

适用病证

水饮壅盛于里之实证。

在这里用逐水攻下为主,应该说水湿壅滞实证。这种逐水,一般用于阳水实证。以十枣汤作为典型的代表。逐水剂里就十枣汤一个。一类方。

主治

悬饮、腹水。

悬饮是《金匮要略》上四饮之一。腹水过去叫阳水实证。阳水实证就体质相对来说,比较壮实。

证候分析

十枣汤的证候分析,水湿雍盛,悬饮的病位是胸胁,饮停胸胁,主要反应出水饮停蓄在胸胁,阻滞肺气,宣降失常,阻滞气机,肺气不利了,所以咳唾胸胁引痛,短气,都是水饮停蓄以后,阻滞气机,肺气不利的表现。水饮之邪属于浊阴之邪,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水饮停蓄那浊阴之气,就要上逆,浊阴之气上逆,上干清阳,导致头痛目眩,清阳不升。头部气血逆乱,就可以头痛目眩。

水饮壅盛 饮停胸胁,肺气不利 头痛目眩 旋饮 饮停心下 咳唾胸胁引痛,短气 饮邪犯胃,胃气上逆 心下痞硬 饮停脘腹,气机不利 干呕 饮溢肌肤 腹胀 实水 苔白滑,脉沉弦 水肿

悬饮包括胸胁,胸胁停饮,饮邪犯胃,胃气上逆,可以干呕,饮停心下,心下痞硬。这里心下是胃,所以这水饮停蓄胸胁,以及周围的影响,可以从胸胁开始,影响胃脘,心下,胸胁咳唾引痛,短气,引起胃气上逆的干呕,以及向上头痛目眩,饮邪上干清阳。这个水气上逆推理,可以来把握治这ㄧ相关症状。这是悬饮常见的。悬饮,水饮停蓄胸胁为中心。影响到相应的部位。都和饮邪上逆有关。

阳水实证是指的腹水,水邪阻滞气机,可以腹胀,饮停脘腹,这表对的不一定合适,脘腹气机不利,可有腹胀的特点,腹水都会有腹胀的特点,水饮泛滥可以导致水肿,虽然是偏重于实证,腹水下部,所以它的肿胀往往从下开始,可以影响周身,以下半身为主。

从这些表现出来的证候来讲,十枣汤证,它以饮停胸胁,以及饮停脘腹为主。十枣汤现在用的较多的也是胸水、腹水。包括胸水证,渗出性胸膜炎、腹水,特别70年代南方,治疗血吸虫病腹水,这方用得很多。都是水湿壅盛,胸胁或脘腹所造成的。

功用

由于水邪比较壅盛,采取攻下方法,特别是胸水、腹水这阶段,祛除胸水、腹水,没有广泛泛滥的话,祛除胸水、腹水用攻下法。人们研究,实际上是一种间接逐水法。因为攻下逐水的方法,它是通过胃肠道泻下,通过胃肠道排出大量水分。然后就增高了血液的浓度,它又会从这些,现代实验观察研究,从这个水液停留之处,血液又吸收转输,泻下,是一种间接的泻下。否则有的认为胃肠道有停水,好理解。胸胁它攻下,怎么会从胃肠道出去?它是一种间接逐水法。这方面的研究,在70年代的文献里很多。

方解

甘遂、大戟、芫花、大枣。

君           臣 佐 甘遂 大戟 芫花 大枣

它取这名字的意思,有两个含义。一个大枣是佐药。不能换成甘草。所以干脆就叫十枣汤。不要忘了十个肥大枣。还有大枣在这方里,通过现代临床观察,实验研究,这个药离不得。70年代治疗血吸虫病腹水,从多种比较都比较过了。你用白开水送服,甘遂、大戟、芫花个散剂,细末,用其它的送服,对胃肠黏膜刺激很明显。用大枣药药缓合得多。大枣十枚煎汤。还要大的,肥大枣煎汤送服。这个从现代观察来说,可以大大减轻它这种刺激,副作用。甘遂、大戟、芫花这三味药,一般来说,都是甘遂做君药,大戟、芫花做臣药,大枣是佐药。用量三味一般是等分。从分工上来讲,中医历来传统认为甘遂善于泄经隧的积水,经隧的积水这个含义,说它泻苦寒泻下逐水范围较宽。祛除水湿力较强。作用范围较宽。经隧既反应经脉分部部位之广,层次较深,那它力量就无处不到,力量较大。所以历来认为甘遂在这些药里,比较泻下逐水作用范围宽、力量大。

大戟治疗五水,五水是指的脏腑、五脏,脏腑的积水。脏腑的积水看来范围就比精隧窄一些。

芫花是这三味当中偏温的。涤痰,化痰,开痰结,开痰结这个力量较强。说它能作用的部位,胸膈,偏于中上部。可以祛除胸膈的伏饮痰癖。伏饮说明层次比较深,痰癖病程比较长。所以芫花作用是驱胸膈的伏饮痰癖。

这三个实际上,伏饮痰癖本身也是水湿壅滞,所以从泻下逐水,是类似的。三味药相配呢,又用了大枣煎汤服用。可以制约它们一定程度制约这个毒副作用。你比如说用大枣煎汤,量较大,煎汤,保护胃黏膜,临床十枣汤吃下去,胃开始会有烧灼感觉,若不用大枣送服的话,疼痛非常突出,就用了大枣,它都会有一点点烧灼的感觉。芫花是温性,甘遂、大戟是寒性,寒温相配,不使苦寒太过,不至于苦寒太过,也是一个全方药性的调和。控制药性偏盛的一个方法。

再加上我们前面讲到三个各等分,那就是相近功效的,泻下逐水功效相近药物相配,异性毒力不完全一致,还有个相互制约,也是控制毒副作用的一种方法。

70年代,人们把这个都装胶囊,用枣汤送服。因为那时候国家组织治血吸虫病,中西专家都有,成批的治疗。原来50~60年代搞过它,70年代很多地区,包括四川,又发生血吸虫病,又集中的防治过一段时间。所以对这个方面,还是比较多的。

试过单用甘遂作散剂,装胶囊,枣汤送服。用量三倍,比如1.5克,病人受不了,单用一味,用三倍的量,这副作用就很突出。三味同用,各三分之一。所以当时摸索的标准用量是0.5克。当然有些病人体质基础这些不同,0.5克有时候攻下,还不一定能达到需要的程度,那隔几天还可以加量,有的地区采取的方法呢,第一次各0.5克吃了,第二次,比如泻下,一天泻五到九次以内,都属于正常,药力发挥作用可以。不到五次,泻下不够,而且用这个泻下过程当中,一直用X光观察液平面,观察液平面的下降程度,不可能一次都攻掉了。攻下以后,通过五到九次泻下,液平面下降至少三分之一以上,那才算,就是你又可以缓两天再来攻。等恢复正气了,如果不到三分之一,第二天,适当减量,再服。一般情况,如果攻下达到了这个程度,那就要停一停,不能天天攻。当时使用这个有一套方法。中西结合的一套方法。而且跟病人要讲清楚,反应的特点,你不说,他吃了不舒服,不吃了。

一般服用20分钟以后,装胶囊,枣汤送服,20分钟以后,开始从胃脘有烧灼特点,甚至有点疼痛,痛感向下,然后肠道一声一响,哗哗响,以后就产生泻下。服了以后一般反应20分钟当中,到20分钟时候最厉害一点。以后开始要泻下。一天要五次以下,也就是四次到五次,至少要这个,才能起作用。最多只要不超过九次,过去统计这样。九次你还在泻,那就说明适合他的用量大了,那就要采取其它措施了。不要泻之太过了。

十枣汤既有分工合作,来泻下逐水,又有相应的一些控制毒副作用的方法,具体服用方法,和服用的剂量是很重要的。

运用

基本服法 甘遂、大戟、芫花作散剂,大枣煎汤送服。 清晨空腹服,小量开始。每日一次。各等分,每次5~1克,服后下水量少,次日加量,最多至1.5克。 服后得快利后停服,宜食糜粥养胃。 老年体弱慎用,孕妇忌服。

甘遂、大戟、芫花作散剂,现再用胶囊好一些。小量开始,初期服,可以0.3,加起来1克。服后同时要观察液平面,来判断它攻下的多少。

辨证要点

咳唾胸胁引痛,或水肿腹胀,二便不利,脉沉弦。

主要掌握胸水,腹水的主要特征,咳唾胸胁引痛,水肿腹胀,这种一般二便不利。脉沉弦说明证气还较强。

十枣汤是泻下逐水的代表方,而且从这方看,仲景时代,东汉对这类药物的使用,观察都已经很细致了。能够这样运用,说明当时治疗这类病,水平还是不低的。

相关文章:

十枣汤的组成,功效,十枣汤的临床运用医案

十枣汤联合当归补血汤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疗效观察外敷十枣汤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时间与疗效关系的临床观察十枣汤临床新用解析,十枣汤医案举例十枣汤联合甘遂灸敷神阙穴治疗恶性腹水17例的临床体会十枣汤的临床应用,十枣汤方歌方解

本文地址:https://pf.mift8.com/post/19791.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piaoyushu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