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揭秘(黄芪建中汤组成方剂)黄芪建中汤的歌诀,黄芪建中汤方歌方解,临床运用医案,

2022-11-16 10:04:25  阅读 154 次 评论 0 条
摘要:

【方剂组成】桂枝9克,芍药18克,生姜10克,

【方剂组成】桂枝9克,芍药18克,生姜10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黄芪9克,饴糖45克(分冲)。

【用法】煎服法同小建中汤。

【方歌】黄芪建中补中虚,小建中汤加黄芪,能治虚劳里急病,益气固表最有力。

【方解】本方是在小建中汤中再加黄芪,其适应证为小建中汤又见黄芪证者。

按:黄芪味甘,微温,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所以能固表者,因饮食入胃后,经消化吸收变为精气、卫气。如人体精气不足于体表,则肌肤失养,腠理松虚,皮肤失润,邪气乘虚侵入且踞而不去,造成自汗、盗汗,甚则痈疽败疮等证。黄芪能补虚益精而使表实,表固则邪自去,加于小建中汤中更能补中益气、固表。

【仲景论述解析】

 《金匮要略·血痹虚病》笫14条: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

解析:里急,为里急腹中痛的简词。虚劳病,如果见里急腹中痛,而且还见诸不足的表里证者,则宣用黄芪建中汤治疗。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第22条: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

解析:男子黄,这里多指女劳疸病。《金匮要略·黄疸病》第14条记载:“黄家,日晡所发热,而反恶寒,此为女劳得之。”黄疸多伴有小便不利,今小便自利,是中气虚,这种黄疸病宜用黄芪建中汤治疗。

按:本条所述小便自利,是由于中气虚所致,即所谓上虚不能制下的原因,与甘草干姜汤方证类同,可互参。有的注家认为,虚劳小建中汤是指小建中汤。但从桂枝加黄芪汤有治黄疸、黄汗作用来分析,则说明黄芪有祛黄作用甚明。小建中汤没有黄芪就没有祛黄作用,所以虚劳小建中汤应是黄芪建中汤较为合理。

【临证思考】20世纪60年代曾报道,黄芪建中汤治疗胃溃疡有效,一西学中者借名老中医撰文说胃溃疡多数用黄芪建中汤治疗,刊出后全国哗然,纷纷指出其错误,溃疡病有实有虚,有寒有热,其说背离了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是不符合实际、不科学的。不可否认有的胃溃疡可用黄芪建中汤治疗,但一定要看有黄芪建中汤方证时才能应用。黄芪建中汤还可用于慢性胃炎、肠炎、肝炎、胆囊炎等病,也一定要看是否有黄芪建中汤方证。

【辨证要点】里急腹痛,汗出恶风明显者。

【验案】蔡某,男,48岁,1964年11月23日初诊。半月来高热腹痛,在保定市曾服中药10余剂不效,来京求治。症见:自汗盗汗甚,腹痛剧甚,胃脘亦痛,午后高热40 ℃,舌苔白微腻,脉沉弦紧。此表虚里饮,里饮郁久化热之证,先以温阳化饮治之,与附子粳米汤合小半夏茯苓汤:

川附子10克,粳米15克,炙甘草6克,大枣3枚,半夏12克,生姜10克,茯苓10克。

结果:上药服三剂,于11月26日二诊,腹痛减,胃痛、髙热如故,仍汗出多,且恶风明显,脉数而虚。此为里寒虽稍减,而表虚不固,故治以温中固表之法,与黄芪建中汤:

生黄芪10克,桂枝18克,白芍10克,生姜10克,大枣3枚,饴糖30克(分冲)。

结果:服三剂,热渐退,汗出已减。继服三剂,热平身凉和,但晚上仍腹痛肠鸣,再与11月23日方调之。12月5日告之:腹痛已。

按:本例是典型的甘温除大热治验,宜注意。

文章来源《张仲景用方解析》

本文地址:https://pf.mift8.com/post/21026.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piaoyushu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