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可以这样(大黄黄连泻心汤的组方)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 医案,大黄黄连泻心汤方歌,组成,临床运用医案,

2022-11-16 14:35:28  阅读 164 次 评论 0 条
摘要:

【原文】

1.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

【原文】

1.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

泻心汤主之。(154)

2.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164)

【组成】

大黄6g  黄连3g

【方歌】

大黄黄连泻心汤,关上脉浮攻痞,清热泻痞沸汤,擅治烦躁吐衄殃。

【方解】

此苦寒泻火,治疗热痞之方。临床使用以心下痞满,头面部红肿热痛,吐衄出血,小便短赤,大便秘结,心烦思冷,舌质红,苔黄腻为目标。

心下痞,由太阳病误下后复发汗,邪热内陷而成。因痞结于心下,气机升降不畅,临床表现心下痞满,面热心烦,目赤肿痛,头痛失眠,口干舌燥,口鼻生疮,牙龈肿痛,口苦口臭,思饮欲冷,尿赤便秘,舌红苔黄,脉象滑数有力等上焦火热之状。邪结心下,胃中无饮无食,故腹诊不硬不痛,仅心下濡软。究之临床,不必限于误治,凡属邪热结于心下,致胃气不和者,皆可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泻热通痞。若邪热未陷于胃,症见心烦懊恼,为邪在胸膈之栀子豉汤证。二者皆邪热所致;仅部位高下之不同耳。

本方不仅可治热痞,《金匮要略》复用治吐衄出血。究其病机,乃阳亢热盛,逼血妄行也。多见于身体壮实者,其发病突然,来势猛急,血出如喷,量多色鲜。李时珍云:“泻心汤,即泻脾胃湿热,非泻心也。”临床用于肺结核大咯血、胃溃疡大吐血、食道静脉破裂出血,因于脾胃热盛者疗效甚捷。余曾治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服后出血止,血小板增多,着眼点为舌尖红,口臭也。

兼气虚或气阴两虚证者,加参芪或生脉散以扶正;兼表证者,可先解表或表里同治。解表宜据证选方,不应循守条文(164条)服桂枝汤,因里热盛者,辛温桂枝应在禁忌之列。

吴又可谓:“黄连苦而性滞,寒而气燥,与大黄均为寒药,大黄走而不守,黄连守而不走,一燥一润,一通一塞,相去甚远。”二药合用,清热泻火、消痞止血功效甚速。临床使用,因主治不同而有浸煮之异。如治痞,开水浸15分钟即可,若治火盛之吐血、衄血,则须浸20分钟,遵轻清上浮,重浊下沉之意而施也。

《金匮要略》泻心汤中有黄芩,故许多注家认为方中应有黄芩。余以为处方加减应据病情而定。大凡苦寒之药,皆有收缩血管,抑制功能之作用。故热盛者,除加黄芩外,复可加栀子、石膏。

【煎服方法】

开水400ml浸15分钟,去滓,分二三次温服。

【主治】

心下痞,口苦,喜冷,大便不利者。

【禁忌】

1.有表证者,忌之。

2.无口苦、思冷者,忌之。

【类方】

1.三泻心汤:同可治痞。不同者,三泻心汤证为中虚而寒热互结,本证纯属实热,绝无食冷不适等虚寒症状。

2.附子泻心汤:同可治热痞。所异者,附子泻心汤证,兼有畏寒、自汗等阳虚证状。

【临床运用】

1.吐血、衄血。(《金匮要略》)

2.治男子五劳七伤,消渴不生肌肉,妇人带下,手足寒热。(《千金方》)

3. 黄疸。(《外台秘要》)

4. 治丈夫妇人三焦积热,上焦有热,攻冲眼目赤肿,头项肿痛,口舌生疮。中焦有热,心膈烦躁,不美饮食。下焦有热,小便赤涩,大便秘结。五脏倶热,即生疮痍。及治五般痔疾、粪门肿痛或下鲜血。(《和剂局方》)

5. 蛛网膜下腔出血。见头痛失明,面赤身热烦躁,舌红苔黄。(《当代医家论经方》)

6. 酒客面红目赤,吐血不止。(《吴鞠通医案》)

7. 高血压、脑充血、脑溢血、咯血、吐血、衄血、充血性结膜炎、癫痫、急性胃炎,及妇人更年期逆上症,面红耳赤之升火感等。(《古方临床之运用》)

8.脱发。伴烦躁易怒,口渴舌红,脉数有力。九剂而愈。(《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7;3:35)

【大黄黄连泻心汤医案】

1.痤疮

邻女王某,21岁,未婚。额颊、耳后痤疮彼伏此起,外敷内治终不见愈,痤呈结节状,黄豆大许,色红光亮,挤压有稠脓样物,微感痛痒,有已愈留下瘢痕者,有暗红疙瘩将愈者。舌尖红赤,苔薄白。询知月经周期准,经量多,经前痤疮益盛。胃纳佳,口干口苦,不思饮而思冷,小便短黄,大便不干,日一行。手足心热,时头痛心烦,若日光照晒,则暴露皮肤色红发热。诊其脉,沉滑略数,腹壁厚实无压痛。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汗出见湿,乃生痤痱……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言痤疮由风寒湿乘汗出而入,郁遏皮肤而成。余以为内无热则痤难成,廿岁男女,血气方刚,喜食辛辣厚味,致阳明多气多血之腑火热益盛,水谷之海沸腾,与入侵邪毒蕴结肌肤而为痤,今人美其名曰青春痘也。生于臀腹等隐蔽处者,以其痛痒不剧,尚可姑息,然长于颜面,对花季男女,无异于毁容,是可忍,孰不可忍。故不惜花费,不惧苦口,恳请为治。观其胃纳亢,小溲黄,口苦思冷,五心烦热,皆阳明热盛之候,故宜清之泄之。拟:

大黄10g 黄连6g 黄芩10g 甘草6g 五剂

沸水浸溃10分,分两次服,一日一剂。并嘱节晚餐,忌食辛辣厚味。

二诊:痤疮未再新起,口苦思冷等症亦减,原方更进五剂。三诊:偶见小米大小之痤,未几即愈。头痛烦热止,经量亦减,嘱每周一剂,以防再发。

2.胎漏

张某,39岁。妊娠七月,出血16日。乡医院注射黄体酮、止血敏,血仅停三日。阖家惶惶,唯恐早产,因所生四胎皆女,上月B超男也。望其神色紧张,颦眉紧锁,眼睑、爪甲红润,舌边尖红赤。询知血量不多,色鲜红,素带多黄稠,腰脊酸困。胃纳原本甚佳,自下血后饮食无心,大便干秘,日一行。口干口苦,思饮思冷。自知孕男后,日日服红桃K补血、孕妇黄金搭档补充营养。诊其脉,滑数搏指。

先哲云:胎前易生热,热则胎易动。不贫血而补血,不缺营养而黄金搭档,岂有不化热之理?血热则妄行,是以胎漏也。此实花钱买病,无知之举。观其舌质红赤,口苦思冷,大便干秘一派火热炽盛之象,仅予止血血焉能宁。当清血分之热,热去则血自归经。大黄黄连泻心汤为吐衄之治方,血热胎漏,亦定然有效。拟:

大黄10g 黄芩10g 黄连6g 二剂

日一剂,沸水浸溃,分两次服。停服一切补品。

两日后电话相告,药尽血止。

3.齿衄

张某,女,22岁,忻粮食局工人。素体健鲜病,今齿龈肿痛、出血近一月,不能咀嚼食物,更不能刷牙。消炎剂,维生素C始终未停,症不见轻,遂求服中药。

望其面色红润,舌边尖红,苔薄黄,齿龈焮红,牙缝中有深红色血迹,无脓。询知口臭思冷,心烦头晕,消谷善饥,二便正常。诊其脉,沉滑略数。腹诊无压痛。

观其脉症,知为胃火伤络。盖过食辛辣厚味,胃火炽盛,气血悖逆,致络脉损伤而衄。叶天士《临证指南》云:“酒热戕胃之类,皆能助火动血。”故宜清胃降火,凉血止血。拟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

川军10g 黄芩10g 黄连10g 甘草10g —剂

沸水浸15分钟取汁,分两次服。并嘱禁忌辛燥食品。

患者服后即愈,再未复诊。月余后陪友来诊,询而知之也。

按:邪热在胃,而尚未至胃家实者,不宜攻下,而宜轻清泄热也。

——本文摘自《经方躬行录》

本文地址:https://pf.mift8.com/post/21994.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piaoyushu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