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出炉(麻黄的功效与作用禁忌及食用)请问麻黄的功效与作用,麻黄的功效与作用,麻黄图片,中药麻黄的用法,

2022-11-16 18:19:53  阅读 160 次 评论 0 条
摘要:

别名:龙沙、卑相、狗骨、卑盐、净麻黄、生麻黄、炙麻黄、麻黄绒

别名:龙沙、卑相、狗骨、卑盐、净麻黄、生麻黄、炙麻黄、麻黄绒

性味:味辛,微苦,性温。

归经:归肺、膀胱经。

麻黄的功效与作用

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发汗解表。麻黄为发表散邪第一要药,但是元气虚及四肢无力者不能使用,否则会发汗不止,损伤元气。春分前后,人体元府(腠理、毛孔)大开,麻黄要酌情减量;夏至前后,肌肤开泄,人大多气虚,不可太发汗。用于伤寒表实、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骨节疼痛、脉浮紧等症状。

宣肺平喘。据清代医学典籍《本草正义》记载,麻黄清轻上浮,专疏肺郁,宣泄气机,散风寒而平喘,用于风寒感冒、气热息粗、胸闷喘咳、支气管咳嗽等症。

利水消肿。麻黄发汗利水,有助于消散水肿,用于水肿而兼表证,如全身浮肿、小便不利、目赤肿痛等。

散阴疽,消症结。麻黄温散寒邪,与其他中药如熟地肉桂白芥子等配伍可用于风湿痹痛、皮下肿块、皮肤瘙痒、皮肤毒疮、毛囊炎等症。

1.发散风寒(风寒表证) 用治外感风寒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脉浮紧等表实证,常与桂枝等配伍,如麻黄汤。麻黄发汗力很强,性温而散寒,为临证解表发汗之要药。

2.宣肺平喘(喘咳证) 用治肺气壅遏所致之喘咳证时,多与杏仁等配伍,如三拗汤;若为外寒内饮,咳嗽气喘,痰多清稀者,则常与干姜细辛等同用,如小青龙汤;若为肺热喘咳,可与石膏、甘草等同用,如麻杏石甘汤。其宣畅肺气作用较强,乃用治喘咳之要药。

3.利水消肿(风水水肿) 用治水肿兼有表证时,常与白术生姜等同用,如越婢加术汤。并常配伍附子,水煎趁热服下,以汗出为度。其辛散功效,在上有宣通肺气之功;在下走膀胱而利水,能宣能降是其主要特点。

4.散寒通滞  用治风湿痹痛及痰核、阴疽等病症。

5.宣肺走表  用治荨麻疹等皮肤病,常配伍防风蝉蜕、蚕沙、生地黄等同用。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麻黄解

麻黄∶味微苦,性温。为发汗之主药。于全身之脏腑经络,莫不透达,而又以逐发太阳风寒为其主治之大纲。故《神农本草经》谓其主中风伤寒头痛诸证,又谓其主咳逆上气者,以其善搜肺风兼能泻肺定喘也。谓其破 瘕积聚者,以其能透出皮肤毛孔之外,又能深入积痰凝血之中,而消坚化瘀之药可偕之以奏效也。且其性善利小便,不但走太阳之经,兼能入太阳之府,更能由太阳而及于少阴(是以伤寒少阴病用之),并能治疮疽白硬,阴毒结而不消。

太阳为周身之外廓,外廓者皮毛也,肺亦主之。风寒袭人,不但入太阳,必兼入手太阴肺经,恒有咳嗽微喘之证。麻黄兼入手太阴为逐寒搜风之要药,是以能发太阳之汗者,不仅麻黄,而《伤寒论》治太阳伤寒无汗,独用麻黄汤者,治足经而兼顾手经也。

凡利小便之药,其中空者多兼能发汗,木通、 蓄之类是也。发汗之药,其中空者多兼能利小便,麻黄、柴胡之类是也。伤寒太阳经病,恒兼入太阳之腑(膀胱),致留连多日不解,麻黄治在经之邪,而在腑之邪亦兼能治之。盖在经之邪由汗而解,而在腑之邪亦可由小便而解,彼后世用他药以代麻黄者,于此义盖未之审也。

受风水肿之证,《金匮》治以越婢汤,其方以麻黄为主,取其能祛风兼能利小便也。愚平素临证用其方服药后果能得汗,其小便即顿能利下,而肿亦遂消。特是,其方因麻黄与石膏并用,石膏之力原足以监制麻黄,恒有服之不得汗者,今变通其方,于服越婢汤之前,先用白糖水送服西药阿斯匹林一瓦半,必能出汗,趁其正出汗时,将越婢汤服下,其汗出必益多,小便亦遂通下。

东人××博士,用麻黄十瓦,煎成水一百瓦,为一日之量,分三次服下,治慢性肾炎小便不利及肾脏萎缩小便不利,用之有效有不效,以其证之凉热虚实不同,不知用他药佐之以尽麻黄之长也。试观《金匮》水气门越婢汤,麻黄辅以石膏,因其脉浮有热也(脉浮故系有风实亦有热),麻黄附子汤辅以附子,因其脉沉而寒也。通变化裁,息息与病机相符,是真善用麻黄者矣。

古方中有麻黄,皆先将麻黄煮数沸吹去浮沫,然后纳他药,盖以其所浮之沫发性过烈,去之所以使其性归和平也。

麻黄带节发汗之力稍弱,去节则发汗之力较强,今时用者大抵皆不去节,至其根则纯系止汗之品,本是一物,而其根茎之性若是迥殊,非经细心实验,何以知之。

陆九芝谓∶“麻黄用数分,即可发汗,此以治南方之人则可,非所论于北方也。盖南方气暖,其人肌肤薄弱,汗最易出,故南方有麻黄不过钱之语;北方若至塞外,气候寒冷,其人之肌肤强浓,若更为出外劳碌,不避风霜之人,又当严寒之候,恒用七八钱始能汗者。夫用药之道,贵因时、因地、因人,活泼斟酌以胜病为主,不可拘于成见也。”

麻黄主治

主治风寒表实证,如胸闷咳喘、水肿、风湿痹痛、阴疽、痰核等症。

用于外感风寒表证、喘咳证、皮肤瘙痒证、风水证、寒邪凝滞经脉诸证。黄疽、小儿遗尿、风寒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百日咳、急性肾炎、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鼻炎等,常可辨证配伍用之。

麻黄成分及现代药理研究

主要成分为麻黄碱,并含少量伪麻黄碱、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麻黄多糖等。现代药理研究,麻黄挥发油有发汗作用,其乳剂有解热作用,麻黄碱能增强汗腺分泌,兴奋心脏,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兴奋作用,可引起兴奋、失眠、不安。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均能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挥发油能抑制流感病毒,其甲醇提取物有抗炎作用,其煎剂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1.麻黄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并产生镇痛作用。

2.麻黄有降温解热作用。

3.麻黄碱对支气管平滑肌的松弛作用缓和持久。麻黄水提物具有镇咳作用。

4.麻黄碱能兴奋肾上腺素能神经,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能收缩血管,使血压上升。麻黄碱还能扩张冠脉、脑和肌肉血管,使血流量增加;但使内脏和皮肤粘膜血管收缩,血流量降低。

5.麻黄水提物有抗血栓作用。

6.麻黄有利尿作用。

7.麻黄有抗炎、免疫抑制作用。

8.麻黄能松弛肠道平滑肌,兴奋子宫,兴奋动物输精管平滑肌,使膀胱三角肌和括约肌张力增大。

9.麻黄对多种致病球菌、杆菌有抑制作用。

10.麻黄还具有抗过敏作用、利胆作用,以及降血糖作用。

麻黄食用方法

日常用量:2~8g,水煎服。

1、制剂

麻黄、附子、细辛各25g,大黄、生姜各15g,桂枝10g。制成酊剂,用棉签蘸药涂抹患处。可以治冻疮。

2、煎服

将麻黄250g,桂心100g研成细末,加白酒1000ml,用小火煎汤,经常服用,可治四肢疼痛。

麻黄选方

1、治头痛发热、身疼腰痛、恶风无汗而咳喘:麻黄9g,桂枝6g,炙甘草3g,杏仁12g。水煎服。

2、治感冒风邪、鼻塞声重、伤风伤冷、头痛目眩、咳嗽多痰、胸满气短

麻黄、杏仁、甘草各等分。将以上3味中药研成细末,每次25g,水煎服。盖好被子睡一觉,取微汗为度。

3、鼻出血:麻黄碱、炉甘石、硇砂、藕节各等份,研末装瓶备用。用时,用消毒棉签蘸取药末涂搽于鼻出血部位,再用消毒棉球稍加压迫,即可迅速止血。

4、坐骨神经痛:麻黄20~30g,薏苡仁20~50g,党参、木通、甘草各15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4剂为1个疗程。

5、小儿单纯性腹泻:麻黄2~4g,前胡4~8g。每日1剂,水煎顿服,一般1~3剂即愈。

6、治冻疮:麻黄、附子、细辛各25g,大黄、生姜各15g,桂枝10g。制成酊剂,用棉签蘸药涂抹患处。

7、便秘:麻黄25g,白术20g,杏仁15g,甘草5g。每日1剂,水煎服。

8、荨麻疹:麻黄6g,蝉蜕6g,白术15g。每日1剂,水煎服。

9、顽癣:麻黄15g,加清水1小碗,以武火煎沸5分钟。每日1剂,每日2次温服,连服10剂。

麻黄古籍摘要

《神农本草经》:味苦,温。主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症坚积聚。

《名医别录》:微温,无毒。主治五藏邪气缓急,风肋痛,字乳余疾,止好唾,通腠理,束伤寒头痛,解肌,泄邪恶气,消赤黑斑毒。不可多服,令人虚。

《日华子本草》:通九窍,调血脉,开毛孔皮肤,逐风,破症癖积聚,逐五藏邪气,退热,御山岚瘴气。

《本草纲目》:麻黄乃治肺经之专药,故治肺病多用之。仲景治伤寒,无汗用麻黄,有汗用桂枝。……余思之,津液为汗,汗即血也。在营则为血,在卫则为汗。夫寒伤营,营血内涩,不能外通于卫,卫气闭固,津液不行,故恶寒发热而憎寒。夫风伤卫,卫气外泄,不能内护于营,营气虚弱,津液不固,故有汗,发热而恶风。然风寒之邪,皆由皮毛而入,皮毛者,肺之合也。肺主卫气,包罗一身,天之象也。是证虽属乎太阳而肺实受邪。故其面赤怫郁,咳嗽有痰,喘而胸满。盖皮毛外闭,则邪热内攻而肺气愤郁。故用麻、甘同桂,引出营分之邪,达之肌表,佐以杏仁泄肺以利气。汗后无大热而喘者,加以石膏。《活人书》夏至后加石膏、知母,皆为泄肺火之药。是则麻黄汤虽太阳发汗重剂,实为发散肺经火郁之药也。腠理不密,则津液外泄,而肺气自虚,虚则补其母,故用桂枝同甘草,外散风邪以救表,内伐肝木以防脾。佐以芍药,泄木而固脾,使以姜枣,行脾之津液而和营卫也。下后微喘者,加厚朴、杏仁,以利肺气。汗后脉沉迟,加人参以益肺气。朱肱加黄芩

为阳旦汤,以泄肺热也。皆是脾胃之药。是则桂枝虽太阳解肌轻剂,实为理脾救肺之药也,此千古未发之秘旨。又少阴病发热脉沉,有麻附辛汤、麻附草汤。少阴与太阳为表里,乃赵嗣真所谓熟附配麻黄,补中有发也。

《景岳全书》:若寒邪深入少阴、厥阴筋骨之间,非用麻黄、官桂不能逐也。但用此之法,自有微妙,则在佐使之间,或兼气药以助力,可得卫中之汗;或兼血药以助液,可得营中之汗;或兼温药以助阳,可逐阴凝之寒毒;或兼寒药以助阴,可解炎热之瘟邪。此实伤寒阴疟家第一要药,故仲景诸方以此为首,实千古之独得也。此外如手太阴之风寒咳嗽,手少阴之风热斑疹,足少阴之风水水肿,足厥阴之风痛目痛,凡宜用散者,惟斯为最。然柴胡、麻黄俱为散邪要药,但阳邪宜柴胡,阴邪宜麻黄,不可不察也。

麻黄药用部位

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和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麻黄选购保存

麻黄地道产地:分布于内蒙古、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干燥高地和山冈、山田中。

附录:中药麻黄的配伍应用

配石膏,治肺热咳嗽气喘。

配桂枝,治感冒风寒,发热无汗、恶寒怕风,头、身疼痛之表实证,风寒湿痹,咳喘等症。

浮萍

,治风水为病,身热恶风,头面四肢浮肿,小便不利,或风疹瘙痒。

配杏仁,治风寒犯肺,咳喘气逆。

配米壳,治久咳不止,干咳少痰。

配干姜,治寒饮喘咳。

五味子

,治肺寒痰饮喘咳。

配熟地黄,治寒湿阻滞脉络的阴疽,或肾虚寒饮喘咳。

配附子,治风寒痹痛及阳虚外感,浮肿等症。

配白术,治水肿病。

配细辛,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身痛头痛而兼肺气郁闭,咳喘寒痰者。

葱白

,治肺气不宣,水气不行,上半身浮肿,小便不利之风水证。

葛根

,治外感风寒,邪气内迫于阳明之恶寒无汗,发热口渴,下利等症。

配生姜,治风寒外束,肺气郁闭之发热恶寒,无汗兼见咳喘呕逆者。

配人参,治元气虚弱,感受风寒,汗不得出者。

配黄芩,治身热汗出,喘促气粗,甚则鼻翼扇动,咳嗽痰黄而粘,胸闷烦躁,口渴喜冷饮,舌苔黄腻之肺热痰喘症。对于肺阴不足,痰热虚喘之证不宜应用。

车前子

,治肺气郁闭,水道不通,肾失开合之四肢水肿,小便不利,或头面四肢急性水肿兼有表证者;痰壅肺闭之咳喘者;外邪袭肺,肺气失畅所致的发热恶风,头面四肢水肿兼有胸闷气喘,咳嗽痰多者。

配白果,治肺气壅塞,久喘久咳而不愈者(本药对较少单独应用,多根据病证的寒热虚实等具体证情,与它药配伍同用,而以本药对为主)。

配薏苡仁,治风湿关节痛。

配桂心,治风痹荣卫不行,四肢疼痛。

羌活

、防风,治水肿而伴有表证,偏寒者。

配白术、生姜,治水肿而兼有表证者。

配干姜、细辛,治寒喘。

配豆腐、杏仁,治支气管哮喘,受凉发作。

配五味子、益智仁

,浸泡煎汤,温服,治小儿遗尿。

配杏仁、甘草,治风寒外束,鼻塞身重,咳嗽气喘。

配石膏、杏仁,治实证喘息,肺热咳嗽。

配生姜、石膏、甘草,治水肿初起,兼有表证,如越婢汤。

配杏仁、石膏、甘草,治急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

连翘赤小豆桑白皮,治湿热黄疸,兼见表证,或风疹皮肤瘙痒,如麻黄连

翘赤小豆汤。

配桂枝、杏仁、甘草,治风寒感冒。

配干姜、细辛、姜半夏

,治慢性支气管炎。

配杏仁、地枯萝、冬瓜皮,治水肿气急,尿少。

配薏苡仁、杏仁、甘草,治风湿热痹,骨节酸痛等症,如麻杏薏甘汤。

生石膏

、黄芩、桑白皮,治热邪壅肺的咳嗽,气喘,鼻煽。

配马钱子、乳香没药

,马钱子用童便浸泡,时时更换后去毛砂炒;乳香、没药用灯草去油,共研末服,每次0.5~1g,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配白术、茯苓

皮、桑白皮,治水肿病初起。

配桂枝、干姜、细辛、半夏,治风寒束表,兼有内饮者。

生麻黄根配生麻黄节,治酒渣鼻。

麻黄的单味应用

①单味以淳酒煮,温服汗出,治伤寒热出表,发黄疸。

②单味以蜜一匙同炒良久,再以水煎,俟沸,去沫,去渣,乘热尽服之,避风治病疮疱倒黡黑者。

相关文章:

麻黄的功效与作用,麻黄的性味归经,中药麻黄的图片 2014年06月17日 麻黄的功效与作用

本文地址:https://pf.mift8.com/post/22684.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piaoyushu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