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后悔(二陈汤医方集解加减)中医二陈汤的经典加减配方,二陈汤加味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2-11-16 20:52:33  阅读 172 次 评论 0 条
摘要:

【摘要】 目的 观察二陈汤加味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痰湿中阻型脑卒中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对症治疗,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二陈汤加味治疗, 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医症候积分数值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二陈汤加味治疗脑卒中, 疗效确切, 安全性高, 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 目的 观察二陈汤加味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痰湿中阻型脑卒中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对症治疗,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二陈汤加味治疗, 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医症候积分数值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二陈汤加味治疗脑卒中, 疗效确切, 安全性高,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脑卒中;痰湿中阻型;二陈汤加味

脑卒中病机属正气亏虚, 气血逆乱而致风火痰瘀互结, 进而蒙蔽清窍、流窜经络所致。脑卒中患者往往起病较急, 病情进展极快, 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猝然晕倒、人事不省, 且伴有半身不遂、口角歪斜以及言语不利等症状。现代医学中面神经麻痹、脑出血以及脑梗死亦可归入脑卒中范畴[1]。脑卒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以及病死率, 对患者生命安全及健康状态造成严重危害。本文探讨分析二陈汤加味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痰湿中阻型脑卒中患者, 入选者病情症状均与《中医内科学》拟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以及中华医学会《临床治疗指南·神经学分册》中脑梗死相关诊断标准[2]相符, 且均经由头颅CT检测证实为脑梗死。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言语含混、口舌歪斜、咳痰、头晕目眩、半身不遂或偏身麻木, 脉弦滑, 舌质暗淡, 苔黄、白腻或黄腻。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其中, 对照组男21例, 女9例;年龄55~73岁, 平均年龄(63.1±3.6)岁;病程4个月~6年, 平均病程(1.5±1.3)年。其中15例患者既往伴有高血压病史, 5例合并糖尿病史, 5例伴有高血脂病史。实验组男20例, 女10例;年龄54~71岁, 平均年龄(62.3±3.4)岁;病程3个月~5年, 平均病程(1.4±1.2)年。其中16例患者既往伴有高血压病史, 4例合并糖尿病史, 6例伴有高血脂病史。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 主要包括血管扩张、血压调控、营养脑细胞与脑供血改善、降低血粘度、并发症防治以及抑制血栓形成。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二陈汤加味治疗, 药方:苍术陈皮各12 g, 茯苓15 g, 厚朴10 g, 甘草6 g, 法半夏9 g, 加水400 ml熬煎, 25 min后取汁150 ml;加水300 ml后二煎, 20 min后取汁150 ml, 将两份药汁混匀后各取其半, 早晚2次口服;15 d为1个疗程, 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疗效。

1. 3 疗效评定标准 研究遵循中医临床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 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通过脑卒中病临床症候评价量表评估两组治疗效果, 并对比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数值。显效:中医症候积分降幅>4分;有效:中医症候积分降幅为3~4分;无效:中医症候积分降幅≤2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不看后悔(二陈汤医方集解加减)中医二陈汤的经典加减配方,二陈汤加味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2. 2 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数值改善情况对比 实验组中医症候积分数值治疗前为(15.97±3.22)分, 治疗后为(10.94±2.20)分, 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15.91±3.18)分, 治疗后(14.32±4.05)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对于脑卒中患者而言, 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猝发性昏倒并且不省人事, 或骤然出现口眼歪斜、言语不利以及半身不遂等症状, 此病多以中老年人群为好发群体[4]。现代医学理论中, 脑卒中被纳入脑血管疾患范畴, 此类患者多为合并高脂血症、高血压或者血糖指数较高兼喜好辛甘厚腻之品, 常为厚腻困脾而致脾失健运, 继而湿热上行, 痰湿壅盛, 导致脉道阻塞, 血液妄行而不循常道, 由此出现脑卒中症状[5]。我国古代医学家朱丹溪在其著作《丹溪心法·中风》一书中阐述了脑卒中主痰, 以治痰为先的治疗原则, 并分析了病与痰之间的辨证关系, 认为“痰因病而生”, 而“病则因痰甚”。在丹溪心法中, 论痰治痰是其学术思想中不容忽视的部分, 其理法方药以及精辟论述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6]。

国内学者研究[7]表明, 脑卒中急性期中医辨证多为本虚标实, 风火痰瘀内生, 阻塞脑部脉络而成。其病机特点为痰瘀内阻, 气机逆乱, 清窍被蒙。痰浊和瘀血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 二者往往相互胶结, 相兼为病。周超杰[8]采用中药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

本研究采用二陈汤加味治疗脑卒中。二陈汤最早见于宋代, 在《大平惠民和剂局方》中有详细记载, 是用于湿痰治疗的主方[9], 其方用甘草、法半夏、茯苓以及陈皮, 其中半夏辛温性燥, 具有和胃止呕、化痰祛湿的功效;陈皮则可理气化痰, 两药合用可和胃止呕, 共建祛痰功效, 与“治痰先理气”的治则相符;而茯苓药性平和, 可健脾渗湿而不致损伤正气;甘草性甘平, 具有和中补脾的功效, 可以健脾而达到湿化痰消的效果。诸药合用既有健脾理气、燥湿化痰之功, 又有补益身体、和中祛湿之意。此外, 给予厚朴、苍术加减, 二者归脾胃经, 温能益气、能散湿满而燥湿健脾。现代研究证明, 陈皮中含有磷酰橙皮苷, 有利于降低血清胆固醇, 稳定血压, 同时对于主动脉粥样硬化也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法半夏水煎剂具有降压效果, 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以及甘油三酯含量, 对于红细胞聚集具有抑制效果, 其乙醇提取物还可发挥祛痰功效;而苍术与厚朴均具有较好的降糖降压效果[10]。

本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医症候积分数值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说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二陈汤加味治疗脑卒中效果更显著。

综上所述, 二陈汤加味治疗脑卒中, 疗效确切, 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安全性高,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汤晓莉, 王梅.中医康复配合心理疏导治疗中风恢复期40例. 陕西中医, 2014, 35(6):662-663.

[2]潘峰, 黄燕, 郭建文, 等.中医药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意向性和安全性分析.广东医学, 2011, 32(5):653-656.

[3]王秀丽, 廖迎春, 符小聪.通腑化浊方对缺血性脑中风早期康复的影响.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3, 19(19):333-336.

[4]江利敏, 嵇朋, 崔炜.血塞通联合补阳还五汤对缺血性脑中风的NIHSS及QLI的影响研究.时珍国医国药, 2013, 24(10): 2394-2396.

[5]肖亮.中医养阴活血法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疗效观察.中医临床研究, 2011, 3(24):33-34.

[6]袁昌杰, 韦双, 白才平.现代中医对中风的认识以及采用益气活血法联合西医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外医学研究, 2014(12):33, 34.

[7]黄美玲.自拟祛痰熄风活络汤治疗中风78例临床分析.中外医疗, 2012, 31(28):118, 120.

[8]周超杰.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缺血性脑中风64例.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 17(7):237-238.

[9]任晓春.眩晕中风的中医诊疗.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3(24):117-118.

[10]于颖梅, 李冰, 李影华, 等.气虚血瘀型中风先兆临床症状积分与中风发病的相关性研究.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7(3): 225-226, 262.

文章来源:中国实用医药

本文地址:https://pf.mift8.com/post/23182.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piaoyushu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