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读懂(麻黄的功效与作用中药查询)麻黄的功效与作用 图片欣赏,麻黄的功效与作用,麻黄的性味归经,中药麻黄的图片,

2022-11-16 21:09:25  阅读 208 次 评论 0 条
摘要:

麻黄为麻黄科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主产于河北、山西。多为栽培。麻黄在仲景书中,《伤寒论》入14方次,《金匮要略》入23方次。

麻黄为麻黄科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主产于河北、山西。多为栽培。麻黄在仲景书中,《伤寒论》入14方次,《金匮要略》入23方次。

【麻黄的药性特点】麻黄辛、微苦,温。入肺、膀胱经。功效与作用:发汗解表,通达腠理,宣肺平喘,化饮利水。主治太阳病,阳明病,少阴病,厥阴病,湿病,中风病,历节病,咳嗽上气病,水气病,黄疸病,悸病等。

一篇读懂(麻黄的功效与作用中药查询)麻黄的功效与作用 图片欣赏,麻黄的功效与作用,麻黄的性味归经,中药麻黄的图片,

  【麻黄的临床应用】

(一)治太阳病

1.太阳病本证

(1)伤寒表实证

①麻黄汤证

证见:恶寒,发热,无汗而喘,周身疼痛,脉浮紧者(35),证质为风寒外束,卫阳被遏,营阴郁滞,肺气失宣。治用麻黄汤。方中麻黄为君药,微苦辛温,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桂枝辛甘温,解肌祛风,助麻黄发汗;杏仁宣肺降气,助麻黄平喘;炙甘草甘微温,一者调和诸药,二者可缓麻桂之性,防过汗伤正。全方为辛温发汗之峻剂。

②麻黄汤证兼证

·葛根汤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葛根条)。

麻黄在葛根汤中,增强发汗解表之力。

·大青龙汤证

证见:恶寒发热,身痛或重,不汗出而烦躁,脉浮紧或浮缓者(38;39),证质为风寒束表,卫阳被遏,营阴郁滞,内有郁热。治用大青龙汤。方中麻黄用量较麻黄汤多1倍,为发汗竣剂,意在外散风寒,开郁闭之表;加石膏,清郁闭之里;重用炙甘草,加生姜大枣和中以滋汗源。麻黄、石膏相配,既相反相成,相互制约,又各行其道,为寒温并用、表里双解之剂。

大青龙汤证亦见于《金匮要略》中的痰饮病之溢饮证,见证稍异,但证质相同,故证方不殊。

·小青龙汤证

证见:干呕发热而咳,或咳而微喘,发热不渴,痰稀色白,脉弦紧者(40;41),证质为伤寒表实,兼水饮内停。治用小青龙汤。方中麻黄发汗、平喘、利水,配桂枝则增强通阳宣散之力;芍药与桂枝相伍,调和营卫;干姜大辛大热,合细辛性温,散寒温肺,化痰涤饮;五味子味酸性温敛肺止咳;半夏味辛性温,降逆止呕,燥湿去痰;炙甘草调和诸药。八药相合,共为解表蠲饮,表里双解之剂。

小青龙汤证亦见于《金匮要略》中的痰饮病之溢饮证,见证稍异,证质相同,治方不二。

(2)表郁轻证

①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桂枝条)。

麻黄在桂枝麻黄各半汤中,为麻黄汤的1/3,剂量虽小,使其解表发汗而不伤正。

②桂枝二麻黄一汤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桂枝条)。

麻黄在桂枝二麻黄一汤中,取原剂量2/9,用量较少,故其发汗力量更小。

一篇读懂(麻黄的功效与作用中药查询)麻黄的功效与作用 图片欣赏,麻黄的功效与作用,麻黄的性味归经,中药麻黄的图片,

③桂枝二越婢一汤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桂枝条)

麻黄在桂枝二越婢一汤中,取越婢汤用量1/8,量小而力轻,为解表清里之轻剂。

2.太阳病变证

邪热壅肺证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

证见:汗出而喘,身热或高或低而不恶寒,尚有口渴、脉数(63;162),证质为邪热壅肺,宣降失司。治用麻杏甘石汤。方中麻黄辛温宜肺定喘;石膏辛寒直清里热。麻黄配石膏,清宣肺中郁热而定喘逆,而且石膏用量倍于麻黄,故可借石膏辛凉之性,以制麻黄辛温发散力,又能外透肌表,使邪无复留。杏仁宣肺降气而治咳喘。协同麻黄更增平喘之效。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四药相伍,宣肺清热,降逆平喘。

3.太阳与阳明合病

葛根加半夏汤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葛根条)。

麻黄在葛根加半夏汤中,增强发汗解表之力。

(二)治阳明病

阳明病变证

发黄证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证

证见:发热,恶寒,无汗,身目发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而色黄(262),证质为湿热内蕴,熏蒸肝胆,兼风寒束表。治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方中麻黄、杏仁、生姜辛散表邪,三味配伍既能发汗,又能开提肺气以利水湿;连翘(连轺)、赤小豆、生梓白皮(药房不备,可代以桑白皮),辛凉而苦,清热利湿;甘草、大枣调和脾胃。诸药协同,表里宣通,湿热泄越,则黄退身和。

(三)治少阴病

少阴病兼变证

1.麻黄附子细辛汤证

证见:体虚,神疲,脉沉,伴发热,恶寒,身痛者(301),证质为少阴里虚兼表。治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方中麻黄发汗解表;附子温经扶阳;细辛辛温雄烈,通达内外,外助麻黄解表,内合附子温阳。三药合用,共奏温经解表之效。

1.麻黄附子甘草汤证

证见:体倦,神疲,脉沉,得之二三日,有轻微发热,但无厥、利、吐等里虚阴寒证(302),证质为少阴初始兼表。治用麻黄附子甘草汤。即麻黄附子细辛汤去细辛加炙甘草。此证表邪更轻,里虚程度不甚,故不用细辛外通内助,而加炙甘草之甘缓以达微汗之目的。

{四)治厥阴病

厥阴病寒热错杂证

麻黄升麻汤证

证见:咽部不利,唾脓血,手足厥逆,泄利不止,寸脉沉迟,下部脉不至(357),证质为阳气内郁,肺热脾寒。治用麻黄升麻汤。方中麻黄能发越肺经火郁;升麻可升散解毒,使阳郁得伸,邪能外达,则肢厥等证可解。知母黄芩、葳蕤、天冬、石膏、当归、芍药滋阴清肺,则咽喉不利,唾脓血等证可除。桂枝、茯苓白术、干姜、甘草温中健脾,则泄利等证可止。

(五)治湿病

1.寒湿表实证

麻黄加术汤证

证见:身烦痛,伴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白腻,脉浮而紧(二-20),证质为外感寒湿,困滞肌腠,留着经脉关节。治用麻黄加术汤。方中用麻黄汤发汗解表散寒,加白术健脾燥湿,且防麻桂竣汗之弊。麻桂与白术相配,虽发汗而不致过汗;白术得麻桂,能并行表里之湿邪,不仅适合寒湿在表的证质,而且也是对湿病发汗须微汗法的具体应用。

2.风湿表实证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证

证见:一身尽痛,发热日晡所剧,伴恶寒,无汗,身重(二-21),证质为风湿束表,困滞肌腠,留着骨节。治用麻杏薏甘汤。方中麻黄发汗祛风,散寒除湿;杏仁宣肺理气,助麻黄开腠理,散风湿邪气;薏苡仁甘淡微寒,健脾除湿,并舒筋急拘挛而治风湿,亦治风湿痹;炙甘草甘缓,扶中健脾,且缓和麻黄峻烈之性。共奏辛凉宣化,散风祛湿之效。

(六)治中风病

1.风痱证

《古今录验》续命汤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当归条)。

麻黄在续命汤中,合桂枝散邪祛风。

2.手足拘急证

《备急千金要方》三黄汤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黄芪条)。

麻黄在《备急千金要方》三黄汤中,合羌活、细辛解表疏风。

(七)历节病

1.风湿历节证

桂枝芍药知母汤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桂枝条)。

麻黄在桂枝芍药知母汤中,合桂枝、防风辛温祛风散寒。

2.寒湿历节证

乌头汤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乌头条)。

麻黄在乌头汤中,辛温宣散,透表除湿散寒。

(八)治咳嗽上气病

1.寒饮郁肺证

射干麻黄汤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射干条)。

麻黄在射干麻黄汤中,合射干宣肺降气平喘,消痰化饮利咽。

2.饮热迫肺证

(1)厚朴麻黄汤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厚朴条)。

麻黄在厚朴麻黄汤中,合杏仁、细辛,宣肺降气,兼疏表邪。

(2)越婢加半夏汤证

证见:咳嗽上气,其人喘促气急,喉中痰鸣,胸中满闷,目如脱状,烦躁不安,身热口渴,舌红,苔黄(七-13),证质为外感风热,里有水饮,饮热迫肺。治用越婢加半夏汤。方用麻黄配石膏,疏风清热,发越水气,兼清肺热;生姜、半夏,化饮降逆;甘草、大枣安中顾正,培土制水。诸药相合,共奏宣肺泄热,化饮降逆,平喘止咳之功。

(3)小青龙加石膏汤证

证见:咳嗽,喘促气急,烦躁不安,口干,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脉浮者(七-14),证质为外感风寒,内有饮邪郁热迫肺。治用小青龙加石膏汤。方中麻黄、桂枝、细辛辛温发汗解表;半夏、干姜、细辛温肺化饮,降逆气;五味子敛肺止咳,收敛耗散之肺气;芍药敛阴和营,且防温燥太过伤阴;石膏清热除烦,与麻黄相配,发越水气;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具有辛温发汗、温肺化饮,清热除烦之效。

(九)治水气病

1.风水挟热证

越婢汤证

证见:一身悉肿,颜面四肢全身浮肿,恶风,骨节疼痛,续自汗出、口渴,表无大热,脉浮数(十四-23),证质为风水相搏,泛溢周身,兼有里热。治用越婢汤。方中重用麻黄配生姜,疏表祛风,开泄腠理,发汗散水;石膏清热除烦而止渴,且制约麻黄的温燥之性,与麻黄相配,清透郁热;大枣、甘草补脾益气而制水。五药相合,共奏发汗祛风、散水清热之效。

2.皮水证

(1)越婢加术汤证

证见:一身面目黄肿,小便不利,伴发热,汗出,心烦,口渴,脉沉数(十四-25),证质为脾失运化,水湿内盛外溢兼阳郁里热。治用越婢加术汤。方中越婢汤,发汗散水,清热。加白术,燥湿运脾,导湿利尿,内外分消。

(2)甘草麻黄汤证

证见:一身面目黄肿,小便不利,伴无汗,无心烦口渴及发热,脉浮(十四-25),证质为皮水偏表,腠理闭塞。治用麻黄甘草汤。方中仅甘草、麻黄两味。此方重用麻黄发汗散水消肿,宣畅肺气而行水;辅以甘草健脾和中而制水。甘草与麻黄相配,则上宣肺气,中助脾土,外开腠理,使汗出水泄,浮肿可消。

本条(十四-25),一证两方,属同病异治之例,结合水气病篇(十四-23)条越婢汤证“续自汗出”,“中风”篇附方《备急千金要方》越婢加术汤治疗中有“腠理开,汗大泄”等记载,可知越婢加术汤证应有出汗较多,究其出汗之因,是里热迫津所致。从甘草麻黄汤方后语“重覆汗出,不汗再服”可知,其病属皮水表实无汗。所以,二者的区别,主要在汗与里热的有无。

3.正水证

麻黄附子汤证

证见:全身水肿,按之没指,腹满而喘,畏寒怯冷,脉沉小(十四-26),证质少阴阳虚,水气内停外溢。治用麻黄附子汤。本方即少阴病篇302条之“麻黄附子甘草汤”。方用麻黄发汗散水,宣肺平喘;附子温振少阴元阳,以助气化行水;缓以甘草补土制水,且使发汗不损阳,助阳无伤阴之弊。此为温阳发汗,散水消肿之剂。

4.气分阳虚阴凝证

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附子条)。

麻黄在桂枝去芍药麻辛附子汤中,配细辛、生姜辛散温通,宣畅气机,温化寒饮。

(十)治黄疸病

外寒内湿热证

《备急千金要方》麻黄醇酒汤证

证见:身黄,发热,无汗,脉浮(十五-附),证质为外感风寒,湿热在表,郁蒸发黄。治用麻黄醇酒汤。方中用麻黄轻清走表发汗,美酒助麻黄辛温以出汗,使黄疸从汗而出。

(十一)治惊悸病

水饮致悸证

半夏麻黄丸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半夏条)。

麻黄在半夏麻黄丸中,辛温通阳,宣肺降气,利水。

  【麻黄的用量用法】

1.用量 常用量3—9克。

最小量:18铢(约2.3克),如桂枝二越婢一汤。

最大量:6两(18克),大青龙汤。

2.用法 汤剂,或丸剂。

按:麻黄味辛微苦性温而质轻,辛能发散,温可祛寒,体轻升浮,入肺与膀胱二经,肺合皮毛,太阳主一身之表,故能发汗能解表散寒,而治外感风寒、表实无汗之证;又能开宣肺气,对于外邪犯肺,肺气壅遏的咳喘,有较好的疗效,故为发汗和平喘的要药。麻黄既可上开肺气而发汗,又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而利水,对水肿而兼表证者甚为适合。但本品发汗之力强,表虚自汗及肺虚喘咳者应当忌用。古有“有汗不得用麻黄”之说,此麻黄系指麻黄汤而言,不应与单味麻黄相混。由于配伍不同,麻黄亦可用于有汗之证,如麻杏石甘汤、越婢汤二方主证皆有汗出,但此种汗出不是表虚自汗,而因热邪所迫,故二方皆配用石膏,既能清热散邪,又能减弱麻黄的发汗力量,热邪清,则汗出自止。

麻黄生用发汗力强,炙用发汗力弱,且有润肺之功。故一般发汗解表宜生用,平喘止咳多炙用。

【文献摘要】

《神农本草经》:“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

《本草纲目》引《名医别录》:“止好唾,通腠理,解肌……不可多服,令人虚”。又云:“麻黄疗伤寒解肌第一药”。

《本草纲目》:“散赤目肿痛,水肿,风肿”。

《本草备要》:“治痰哮气喘”。

  【参考资料:麻黄的药理作用】

一篇读懂(麻黄的功效与作用中药查询)麻黄的功效与作用 图片欣赏,麻黄的功效与作用,麻黄的性味归经,中药麻黄的图片,

1.据化学分析 麻黄含有麻黄碱、假麻黄碱、麻黄油等成分。

2.据药理研究 麻黄碱能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故有平喘作用,可用于支气管哮喘。但因其能收缩血管,使血压上升,故高血压患者慎用。又因含有麻黄油,能兴奋汗腺分泌,故有发汗作用。假麻黄碱有明显的利尿作用,也能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

3.据抗菌试验 麻黄所含的麻黄油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4.现代临床报道 主治感冒,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骨髄炎,骨膜炎,骨结核,淋巴结核,过敏性疾病等。

本文地址:https://pf.mift8.com/post/23219.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piaoyushu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