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读懂(茯苓杏仁甘草汤加减医案)麻杏石甘汤合苓桂术甘汤,麻杏苡甘汤合四物汤加减治疗行痹医案,

2023-01-31 12:20:20  阅读 191 次 评论 0 条
摘要:

杨xx,女,62岁,四川成都市干部家属。1980年3月20日初诊。

杨xx,女,62岁,四川成都市干部家属。1980年3月20日初诊。

自诉:全自浮肿及游走性疼痛,已三年余,最近三个多月以来发作甚剧,全身大小关节无一处不痛,甚至颈部、背脊俱痛。经在某医院治疗,内服抗风湿药,外用红外线照射,下肢肿消痛减,而上肢如故,治疗无效,因请施治。

检查:诊脉浮弱,无苔,上肢浮肿,按之凹陷,良久乃起,手腕至臂皆用药物包扎,吊在胸前,稍事移动则疼痛加剧。若不用药物敷贴包扎,则剧痛不能忍受。此乃某中医诊为历节风,所采用的外治法。二便正常,饮食尚可,痛似以午后较剧,且发潮热。

辨证:行痹,风寒束表。

治法:祛风散寒利湿,活血通络止痛。

处方:麻杏苡甘汤合四物汤加减

麻黄10克 杏仁10克 薏苡仁30克 当归12克 川芎6克 赤芍10克 生地黄20克 桑枝10克 姜黄10克 黄芪30克 没药10克 五灵脂10克 全蝎5克 蜈蚣3条

二剂

3月24日二诊:病人服上方后,疼痛大减,浮肿渐消,已能梳头。下午潮热已两天未作。

脉尚浮弱,舌质干、无津、红。

处方:

麻黄10克 杏仁10克 薏苡仁30克 当归10克 川芎6克 白芍15克 生地黄30克 黄芪30克 桑枝10克 没药10克 甘草6克 五灵脂10克 乌梢蛇30克

二剂

3月28日三诊:病人游走性疼痛大减,上肢浮肿大消,并已陆续停用外敷药和西药,下午潮热未再出现,舌质已转正常,脉尚浮弱。

处方:身痛逐瘀汤加味

黄芪60克 当归10克 川芎6克 生地黄30克 赤芍10克 桃仁10克 红花10克 羌活10克 秦艽10克 地龙10克 姜黄10克 乌梢蛇30克 甘草5克

二剂

4月29日四诊:病人服上方八剂后,浮肿疼痛全部消失,精神大为好转,饮食亦增,乃用薯蓣丸善后。

怀山药120克 黄芪60克 潞党参30克 全当归30克 川芎15克 白芍30克 生地黄30克 阿胶30克 大豆卷60克 羌活20克 防风20克 柴胡15克 杏仁30克 薏苡仁60克 大枣100克 神曲30克 麦门冬30克 甘草30克 白蔹15克

上药共碾细未,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日早晚各服一丸。

按:《金匮要略》说:“病者一身尽痛,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今病者脉浮弱,浮为在表,弱乃正气不足,不能胜邪,午后疼痛加剧,且发潮热,凡此种种,皆风寒束表之征,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所主之证相合。但病已三年,正气累亏,邪乘虚入,稽留经络,故除用麻杏苡甘汤祛风散寒利湿之剂外,用四物汤加桑枝、姜黄、没药、五灵脂、蜈蚣、全蝎等活血通络止痛,加黄芪补气固卫,用量多于麻黄三倍,意在使之微汗而不过汗,四剂表解痛减。乃以身痛逐瘀汤加黄芪治其久痹,八剂肿消痛止,因用薯蓣丸加减善后。此类病症,涉及气血,需多服久服,方可不发。

凡有旧疾者,每遇表证,旧病往往加剧。惟按仲景先表后里或表里同治之法施治,方可取效。

——本文摘自《中国当代中医专家临床经验荟萃 4 疑难杂病治验录》

本文地址:https://pf.mift8.com/post/33006.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piaoyushu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