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推荐(中医方剂白虎汤)白虎汤方剂配方,白虎汤方歌方解,临床运用医案,

2023-02-08 19:19:02  阅读 151 次 评论 0 条
摘要:

【方剂组成】知母18克,生石膏45~100克,炙

【方剂组成】知母18克,生石膏45~100克,炙甘草6克,粳米30克。

【用法】以上四味,水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

【方歌】白虎汤用生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熬,汗出身热又烦躁,清阳明热功劳髙。

【方解】石膏、知母除热止烦。甘草、粳米安中养正。本方是治热用寒,而不为寒伤的良法。

按:世人皆知石膏性寒,但石膏质量重,溶解于水的成分有限,若不大量用则无效。《神农本草经》谓为微寒即由于此。

【仲最原文解析】

  《伤寒论》第176条:伤寒脉浮滑,此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解析:《金匮玉函经》此条云:“伤寒脉浮滑,而表热里寒者,白通汤主之。”王叔和注语亦谓:“旧云白通汤,一云白虎汤,恐非。”可

见本条为文是有问题的。若就表热里寒的证候看,则宜白通汤。不过表热里寒,脉不应浮滑。若就脉浮滑而言,则宜白虎汤,但又不应有表热里寒之证。此其中必有错简,待考。

  《伤寒论》第219条: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解析:口不仁,即口中不和。面垢,即面不光泽。腹满、谵语、遗尿为热盛于里;身重难以转侧则外复多湿;口不仁、面垢热在少阳,故称之为三阳合病。热盛于里则不可发汗,若发汗则必益甚其谵语。里虽热但不实,故亦不可下,若下之虚其里则额上汗出、手足逆冷。若上证自汗出者,是说本方证有自汗,则宜白虎汤主之。

按:这里所说的三阳合病,实即热盛于里的阳明病,不过里还不实,因外又有郁湿,外郁之湿不能用汗法,也不能用下法,里热盛猛则汗自出,故以白虎汤主之。

  《伤寒论》第350条: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

解析:脉滑主里热,故脉滑而厥,知为里有热的热厥,宜以白虎汤主之。

【临证思考】本方证在临床较为多见,可用于一般常见热性病如感冒、肺炎、中暑等,也用于急性传染病、瘟疫如疟疾、伤寒、斑疹伤寒、乙型脑炎等。

2003年闹非典型性肺炎(SARS)时,有人明知白虎汤可治疗乙脑,但仍认为《伤寒论》只能治疗伤寒,而未能治温病,吴又可的《瘟疫论》才治疗瘟病……这是没读懂《伤寒论》的缘故。更进一步要说,白虎汤并不是治疗乙脑的专用方,当出现大青龙汤、小柴胡汤、大承气汤等证时,应适证应用,此时再用白虎汤当然是错误的。

【辨证要点】阳明病,自汗出,脉滑数者。

【验案】冯某,女性,25岁,门诊病例,1967年7月20日初诊。高热已二十余日,曾在好几家医院用各种抗生素治疗均无效。因颈部两侧淋巴结肿大,故多数医院诊断为淋巴结核。因高热不退,经人介绍来求诊治。望其面黄无华,消瘦,自汗出,不恶寒,自感乏力身重,昨晚体温39.7℃,苔薄少,舌质红绛,脉滑数。证属阳明里热,津液大伤,治以清热救里,与白虎汤加味:生石膏90克,知母18克,粳米30克,炙甘草6克,生地24克,麦冬24克,生牡蛎15克。

结果:上药服六剂,热降为38°C左右,但晚上偶有39°C。因出现恶心、纳差、喜凉,喜吃西瓜,故改服小柴胡加石膏汤(生石膏每用60~90克),药后热平,诸症消,共服11剂,颈部淋巴结亦全消失。

相关文章如下:

白虎加人参汤方歌方解,白虎加人参汤临床运用医案加味白虎汤治疗高热64例白虎汤加减治疗肾病发热30例白虎汤的临床新用,白虎汤加减运用医案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的组成,功效,临床应用医案白虎汤的方解,功用与主治

本文地址:https://pf.mift8.com/post/34059.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piaoyushu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