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揭秘(防风汤方歌速记)疏风汤方歌,风引汤方歌,风引汤新用,

2023-02-09 08:57:49  阅读 195 次 评论 0 条
摘要:

【方剂组成】桂枝10克,甘草牡蛎

【方剂组成】桂枝10克,甘草牡蛎各6克,大黄干姜龙骨各12克,寒水石、骨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脂、石膏各18克。

【方歌】 四两大黄二牡甘,龙姜四两桂枝三,寒滑赤石紫膏六,瘫痫诸风个里探。

【用法】上十二味,杵粗筛,以韦囊盛之,取三指撮(约3克),水三杯煮三沸,温服一杯。治大人风引,少小惊痫瘛疭,日数十发,医所不疗,除热方。巢源云:“脚气宜风引汤。”除热瘫痫。

【仲景论述解析】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附方:风引汤 除热瘫痫。

解析:此亦林亿等所附。方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下热清里之品,除热以治惊痫可信,但与中风病无关。又本方非常类似长沙汉墓出土的《五十病方》的第一方(见周一谋主编《马王堆医书考注》第50页,1988年版),用于破伤风引惊痫瘛疭可能有效。因此名为风引汤。

试用风引汤-黄煌教授医话

昨天,病人小Z的母亲来门诊续方,告诉我小Z服药后大便畅通、黑苔已退,而且神志清楚许多,原先严重的自汗盗汗明显减少,上肢肌张力紧张好转。

小Z是一位很帅气的青年军官,但非常不幸去年发现脑肿瘤,两次开颅手术,并做了一次伽马刀,病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几乎在绝望之际,他们想到了中医。那天我去病房看他。他面色潮红油亮,身体僵硬,左半身更加严重,经常抽搐。他瞪大着失神的大眼睛,斜视着天花板,不眨不闭,好一会,又紧闭双眼……。他很少讲话,神志时清时糊,听力很弱,似乎听不到周围的动静。

我用的是风引汤。这是一张治疗抽搐的经方。《金匮要略·中风篇》记载“大人风引,少小惊痫瘛疭,日数十发,医所不能治者,此汤主之。” 惊痫,即癫痫;瘛疭,是手脚痉挛、口斜眼歪。这种疾病,大多是脑病。据唐代《外台秘要》记载,“……永嘉二年,大人小儿频行风痫之病,得发例不能言;或发热,半身掣缩,或五六日,或七八日死。张思惟合此散,所疗皆愈。”从描述的病状来看,很像是脑炎。广东经方家黎庇留先生用风引汤治疗精神失常以及木舌,近代名医赵锡武先生用风引汤加磁石龟板鳖甲、生铁落治疗半身不遂血压高者。河南中医药大学李发枝教授用风引汤治疗手足口病脑部损害者,效果相当好。我则用风引汤治疗小儿脑发育不良、小儿脊髓胶质瘤、癫痫、多动症等,有几例,效果均不错,有控制抽风发作、安定神经的效果。风引汤用于脑瘤,小Z是第1例。以前治疗脑瘤,用过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止痉散、麻黄附子细辛汤等。为何给小Z用风引汤?除抽搐外,还有多汗、脉滑数、腹部硬满,舌苔焦黑等客观指征。如此多汗,必用石膏、寒水石等;舌苔焦黑,腹满脉滑,必定用大黄泄热攻积。此方先后服用10天,试用下来,效果满意。小Z母亲笑着说,儿子能和他交流了,肚子也软了。我真希望风引汤在小Z身上能出现奇迹!

风引汤的原方是煮散,量很小,方用大黄、干姜、龙骨各四两,桂枝三两,甘草、牡蛎各二两,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各六两,上十二味,杵,粗筛。以苇囊盛之,取三指撮,井花水三升,煮三沸,温服一升。井花水,为清晨最先汲取之井泉水。我临床多为汤剂,用量较大。这次给小Z的处方是:生大黄20克(后下)、生甘草10克、生石膏30克、寒水石30克、滑石30克、赤石脂30克、紫石英30克、龙骨20克、牡蛎20克、桂枝10克、干姜10克,水煎后,每天分两次服用。白石脂药房缺,未用。风引汤的特点是用大量矿物药,并配合攻下的大黄,按传统药性理论分析,应该具有清热熄风、定惊安神的功效,许多脑病有应用本方的机会。观汉唐方,凡是治精神神经系统的疾病,如见惊狂、烦躁、谵语、目不识人等症状时,大多需要用矿物药或泻下药,或用龙骨、牡蛎、石膏等重镇安神、定惊清热,或用大黄、芒硝等攻下积热,或两者皆用,如风引汤就是这种配伍。只要火气一清,大便一通,神志自然清爽。

风引汤人们不常用,可能是我们临床上对其方证认识不清,也可能是方中的矿物药过多,有些是冷僻药,配不齐,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高等中医院校通常不讲此方。以前,我对风引汤也十分陌生,后来搞经方,才关注此方,把它看做是桂甘龙牡汤、大黄甘草汤、白虎汤的类方,试用于神经内科的一些疑难病,几年下来,感觉风引汤是首好方,可以进一步作临床观察,并明确其方证,特别是建立风引汤的主治疾病谱和明确适用人群。

本文地址:https://pf.mift8.com/post/34265.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piaoyushu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