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置信(清气化痰丸的方解)清肺化痰丸组方,滚痰丸组成,主治,临床运用医案,

2022-11-16 04:33:41  阅读 183 次 评论 0 条
摘要:

【组成】大黄(酒蒸) 黄芩(酒洗)各15g

【组成】大黄(酒蒸) 黄芩(酒洗)各15g 礞石8g 沉香2g

【主治】实热老痰证。癫狂惊悸,或怔忡昏迷,或咳喘痰稠,或胸脘痞闷,或眩晕耳鸣或绕项结核,或口眼蠕动,或不寐,或梦寐奇怪之状,或骨节卒痛难以名状,或噎息烦闷。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滑数有力。

【病案】陈某,男,68岁,退休干部。1年前因恼怒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经某医院治疗3月余,病情缓解。1997年3月12日应诊,右侧上下肢不能运动,拘挛僵硬,时有头痛眩晕耳鸣,大便数日1行,口干喜凉饮,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证为痰火郁滞,气血不得宣通。服用滚痰丸,每次6g,1天3次,饭后、临卧姜汤送服,近60天,上述症状消失,肢体运动恢复如常。 (摘自《陕西中医》)

【分析】上述病案属中风后遗症例,我们多会想到,中风恢复期多属气虚络瘀证,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先来看看气虚络瘀证的临床表现: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或细弱。而此病例患者“右侧上下肢不能运动”却是“拘挛僵硬”不是废无知觉,且是“时有头痛眩晕耳鸣,大便数日1行,口干喜凉饮”,“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此即痰火郁结壅滞而起。实际临床工作中,我们需要的是抓住中医的根本思想,即“辨证论治”,而不是“生搬硬套”。病人的根本体质、病因、环境、治疗过程等的不同,病情即是千变万化的。

本例患者由于平素将息失宜,忧郁恼怒,肝阳暴张,火盛风动,风火相煽,挟痰窜犯经络,闭塞神窍,气血不得宣通,而发中风。此即刘河间“由经络左右双行,而热甚郁结,气血不得宣通,郁极乃发”之谓。经治疗虽有缓解,但患者素体“肝火过旺”、“痰热蓄积”故仍见“头痛眩晕耳鸣”,“大便数日1行,舌红、苔黄腻,脉弦滑”,均为痰火郁滞之征。故而治疗选礞石滚痰丸,青礞石药性剽悍,质重性降,能清除陈积伏匿之痰,消除一切老痰积滞,且性善潜镇,可平肝气之升亢过度。大黄苦寒直降,攻下泻火,荡涤肠胃,助青礞石泻火逐痰;黄芩苦寒消胸中无形之热,并协大黄以泻火;大黄、黄芩用量最重,二药在方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正本清源之意。沉香性善下行,使痰随气降。四药相伍,泻火逐痰之力较猛,可使痰积恶物,自肠道而下。对于形气壮实,痰火胶固的患者,用之最宜。

在运用本方时,要抓住实、热、痰、怪四字,而以痰字为中心。而属正气虚弱者,则不可妄投。正如《本经逢原》有:“今人以王隐君滚痰丸通治诸痰怪证,不论虚实寒热概用,殊为未妥,不知痰因脾胃不能运化,积滞而生,胶固稠黏者诚为合剂。设因阴虚火炎,煎熬津液,凝结成疾,如误投之则阴气愈虚,阳火弥炽,痰热未除,而脾胃先为之败矣”之明论。

——本文摘自《方剂学案例分析》

本文地址:https://pf.mift8.com/post/19456.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piaoyushu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