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读懂(中医黄疸病案)肝性黄疸的治疗方案,胁痛(无黄疸型肝炎)的中医治疗医案,

2022-11-16 09:05:27  阅读 163 次 评论 0 条
摘要:

孙xx,男,31岁,海员。1966年2月29日初诊。主诉:胁痛一年。

孙xx,男,31岁,海员。1966年2月29日初诊。主诉:胁痛一年。

病史:于一年前开始胁痛,腹胀食少,三月后在上海某医院检查,确诊为:“无黄疸型肝炎”。住院治疗七个月后,效果不佳。前来求余诊治。

症状:右侧胁肋疼痛,痛彻肩背,身热,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厌油腻,口吐酸水,大便不调,小便不畅,舌淡、苔白,脉弦细无力。

辨证:肝郁气滞,气郁化火。

治疗:疏肝解郁,清热泻火。

方药:当归10g,柴胡10g,生白芍15g,茯苓10g,茵陈15g,板蓝根15g,大黄6g,木通10g,甘草3g,白糖(引)。三剂。

二诊(3月1日):服药后,大便已调,证状略有缓解。上方去大黄,加白术10g,泽泻10g。再进。

三诊(3月3号),上方加羚羊角3g,川山甲10g,龟板10g,鳖甲10g,再进十剂。

四诊(3月14日):胁痛减轻,仍有恶心、嗳气、乏力等,脉弦。上方改用:当归(土炒)10g,白芍10g,柴胡10g,白术10g,茯苓10g,辽沙参10g,玉竹10g,百合10g,茵陈10g,板蓝根6g,陈皮10g,甘草3g。每日一剂。

五诊(4月29日):经一个月治疗,病情大有好转,饮食有所增加,仍有四肢倦怠乏力,时而恶心。继守上方,酌加白豆蔻砂仁藿香等,每日一剂。

六诊(6月1号):胁痛已止,诸症亦消,仍有见时而肝气不舒。改用逍遥散,酌加薏苡仁香附滑石等以调理善后,并配合下列单方:猪肝一个,切开装入板蓝根45g,白糖60g。蒸熟后去板蓝根,吃猪肝,每次10~30g。

八月十号检查已痊愈,停止用药去省级某医院检查,各项指标均正常。

按: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不拘于成方,根据病情,处方用药,同时配合一些民间单方、验方,以及饮食疗法、休息疗法、体育疗法等等。对一些多医不治的慢性病、疑难病的治疗取得很好疗效。

胁痛一证,在临床上首先要辨清虚证、实证,属气、属血。但胁痛与肝胆的关系甚为密切,所以在治疗时要注意肝胆喜条达、主疏泄的生理特点,故舒肝理气为之基本治法。若肝郁化火或肝胆湿热,可用平肝解郁泻火,或清利肝胆湿热之剂,均宜酌加入柴胡、郁金等舒肝解郁之品;若气病及血,瘀血停着者,治以化瘀通络,调气养血;若肝郁气滞,横犯脾胃,用舒肝健脾之法;患病既久,必伤阴血,成为肝阴不足者,应以养阴柔肝为主。

肝郁气滞,日久每兼有瘀血,所以治疗久患胁痛者必兼活瘀。至于肝阴不足之虚证亦如此,必有血瘀的一面,治疗时要审证论治。

——本文摘自《医案丛刊 杂病论治》

本文地址:https://pf.mift8.com/post/20745.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piaoyushu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