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推荐(中医黄疸病案分析)中医黄疸病案例分析精选,黄疸的症状表现,黄疸是什么原因引起?黄疸的中医治疗医案,

2022-11-16 11:03:16  阅读 194 次 评论 0 条
摘要:

黄疸,即全身如黄色熏染,身黄、目黄、小便黄是其三大主证。如《素问·平人气象论篇》说:“潮黄赤安 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黄疸一证,《金匮要略》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五种,另有二十八候,三十六疸等说法。临床上,根据元朝罗天益从黄疸的性质划分的阳黄与阴黄两类,颇有实际意义。本证的病因病理为时邪外袭,郁而不达,湿热蕴结于中焦,脾胃运化失常,湿热交熏,不得泄越,熏蒸肝胆,以致肝失疏泄,胆汁外溢,侵入肌肤发生黄疸,或饮食不洁,饥饱无常;或饮酒过度,损伤脾胃,湿浊内生,郁而化热,熏蒸于肝胆,胆汁不循常道,熏染皮肤而发病;又可因脾胃虚寒,或病后脾阳受损,湿浊内生,湿从寒化,寒湿郁滞中焦,胆汁被阻,溢于皮肤而发黄疸。总之因湿从热化,发为阳黄;湿从寒化者,发为阴黄。

黄疸,即全身如黄色熏染,身黄、目黄、小便黄是其三大主证。如《素问·平人气象论篇》说:“潮黄赤安 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黄疸一证,《金匮要略》分为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五种,另有二十八候,三十六疸等说法。临床上,根据元朝罗天益从黄疸的性质划分的阳黄与阴黄两类,颇有实际意义。本证的病因病理为时邪外袭,郁而不达,湿热蕴结于中焦,脾胃运化失常,湿热交熏,不得泄越,熏蒸肝胆,以致肝失疏泄,胆汁外溢,侵入肌肤发生黄疸,或饮食不洁,饥饱无常;或饮酒过度,损伤脾胃,湿浊内生,郁而化热,熏蒸于肝胆,胆汁不循常道,熏染皮肤而发病;又可因脾胃虚寒,或病后脾阳受损,湿浊内生,湿从寒化,寒湿郁滞中焦,胆汁被阻,溢于皮肤而发黄疸。总之因湿从热化,发为阳黄;湿从寒化者,发为阴黄。

现代医学中的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肝硬化、钩端螺旋体病、胆囊炎、胆石症等均可出现黄疸。

黄疸的中医治疗医案

罗XX,男,35岁,干部。1963年12月18日就诊。

现症:近四天上腹部闷胀疼痛,今日较前天为重,其疼痛局限于剑突下右侧,食欲不好,伴恶心发热,大便干,小便黄而不利,口唇发干,少欲饮水。

检查:腹部平软,剑突下右侧有明显压疼,体温38.4°C。12月19日病情突变,除上述症状外,右上腹疼痛加剧,不能进食,两眼巩膜及全身皮肤均有明显黄染,黄色鲜明,口腔上颚、舌下粘膜和舌系带色黄更为显著,心烦不安,大便干,已三天未解,尿黄赤如浓茶样而不利。体温40.2°C,舌质红,舌苔中心黄而干,脉滑数有力。

肝功能:黄疸指数42个单位,胆红质2.4mg%,凡登白直接试验(+++),间接试验(-),脑磷脂絮状试验(+++),麝香

草酚浊度试验5个单位,碘试验(+),高田氏(+)。

辨证:湿热蕴蒸,里热内盛,化燥伤津。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佐以攻下保津。

处方:茵陈30g,黄柏12g,栀子9g,黄芩9g,花粉15g,柴胡12g,白芍15g,木通9g,玄参12g,生地15g,滑石24g,大黄15g,芒硝

12g(冲服)。

二诊:服上药后,腹中肠鸣,解大便一次,自觉全身舒畅,恶心已止,舌苔稍退,较昨日润泽有津,欲进食,脉较昨日缓和,体温降至37.8°C。上方去大黄、芒硝继服。连服九剂全身症状消除,两眼巩膜及皮肤黄色消失,,尿转为清白,其它无任何病理反应。

停药后复查肝功能:黄疸指数8个单位,凡登白直接试验(+),间接试验(-),胆红质0.25mg%,脑磷脂絮状试验(-),麝香草酚浊度试验5个单位。

——本文摘自《医案丛刊 杂病论治》

相关文章:

治疗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和慢性肝炎的中医临床经验 10月14日 黄疸的中医治疗医案 03月09日 治疗黄疸的偏方:泥鳅炖豆腐 06月09日 加味茵陈五苓散治疗慢性丙肝102例 05月21日 茵陈蒿汤加味治疗黄疸湿瘀互结证之经验 05月21日 茵陈蒿汤加减治疗19例黄疸患者的临床疗效

本文地址:https://pf.mift8.com/post/21288.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piaoyushu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