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都可以(二妙散合龙胆泻肝汤加减)双解汤医方集解组成,二香饮合胃苓汤加减治疗泄泻医案,

2022-11-16 11:38:02  阅读 168 次 评论 0 条
摘要:

泄泻,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清稀,甚者,泻出如水样而言。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之季为多发。本病多由湿邪所胜和脾胃功能不足所致,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云:“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湿胜则濡泄”。其发生之因,多由正气内虚,外感时邪,饮食失节及七情失和,损伤脾胃所致。感受寒暑湿热,以湿邪为要,因脾喜燥恶湿,湿邪最能引起泄泻。古有“无湿不成泻”之说。其它寒邪或暑热之邪,除了侵袭皮肺卫之外,亦可直接影响脾胃,使脾胃失和而发为本病;饮食不节,饱食或恣嗜厚味之品,以及进生冷不洁之品,损伤脾胃,传导升降失职,而成泄泻;肝脾失和,脾胃素虚,复因忧思恼怒,致肝气横逆,克其脾土,运化失常,发为本病;脾胃本脏虚弱,饮食不节,或久病不解,均可使脾胃虚衰,不能正常受纳和运化水谷精微,使清浊不分,混杂于肠,发为泄泻。另外,命门火衰,久病损伤肾阳,或年老肾阳不充,令脾失其温煦,运化失常,导致泄泻缠绵难愈。

泄泻,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清稀,甚者,泻出如水样而言。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之季为多发。本病多由湿邪所胜和脾胃功能不足所致,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云:“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湿胜则濡泄”。其发生之因,多由正气内虚,外感时邪,饮食失节及七情失和,损伤脾胃所致。感受寒暑湿热,以湿邪为要,因脾喜燥恶湿,湿邪最能引起泄泻。古有“无湿不成泻”之说。其它寒邪或暑热之邪,除了侵袭皮肺卫之外,亦可直接影响脾胃,使脾胃失和而发为本病;饮食不节,饱食或恣嗜厚味之品,以及进生冷不洁之品,损伤脾胃,传导升降失职,而成泄泻;肝脾失和,脾胃素虚,复因忧思恼怒,致肝气横逆,克其脾土,运化失常,发为本病;脾胃本脏虚弱,饮食不节,或久病不解,均可使脾胃虚衰,不能正常受纳和运化水谷精微,使清浊不分,混杂于肠,发为泄泻。另外,命门火衰,久病损伤肾阳,或年老肾阳不充,令脾失其温煦,运化失常,导致泄泻缠绵难愈。

现代医学的急性肠炎、慢性肠炎、肠结核、胃肠神经功能紊乱等引起的腹泻,均可参照本证分而论治。

  泄泻的中医治疗医案

宋XX,女,42岁,农民。1979年8月22日初诊。

主诉:时在伏暑,气候炎热,下农田劳动出汗过乡,喝凉水,吃西瓜,躺在风口沉睡,醒后头疼发热,吐泻交作。

症状:头晕头痛,口干发渴,憎寒发热,恶心呕吐,肠鸣腹痛,水泻不止,小便反少,汤水不下,腿肚转筋(腓肠肌痉挛),声音嘶哑,二目无神,形成脱水现象。

检查:脉象濡数无力,舌质红而乏津,舌苔薄膩微黄。体温38.0℃。二目半睁半合,语声低沉,腹部凹陷,手足不温。

辨证:外受暑湿之邪,内伤生冷损及胃肠,内外合邪,暑湿并伤而致上吐下泻。

治则:清暑利湿,止吐止泻。

方药:二香饮合胃苓汤加减。

处方:香薷12g,藿香12g,紫苏叶12g,茯苓15g,白术12g,苍术10g,川厚朴12g,泽泻15g,砂仁10g,木瓜12g,陈皮12g。

外取益元散(滑石20g,甘草10g,朱砂3g为末)30g,用开水冲服,每次服10g。随药汁服下。

8月25日二诊:服药两剂吐泻渐止,精神好转,思饮食。

体温37.0℃。脉濡缓无力,舌苔淡白。但头晕,腹中隐痛,大便稍溏,小便少。继服两剂而愈。

按:《内经》云:“湿盛则濡泻。”时在长夏秋末,暑湿气盛,二邪相杂中人则病。此例患者外感暑湿之邪,内伤生冷,表里合邪为病。方用二香饮加减外清暑湿之气以散表邪,又以胃苓汤加减以和中化湿,配益元散清暑解热,三方合用,表里并治,药到病除而愈。

——本文摘自《医案丛刊 杂病论治》

本文地址:https://pf.mift8.com/post/21437.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piaoyushu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