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就会(呕吐的中医治疗原则)呕吐中医解释,顽固性呕吐的中医治疗医案,

2023-02-09 12:07:50  阅读 147 次 评论 0 条
摘要:

刘xx,女,52岁,1988年4月6日初诊。患者5年来胃痛伴呕吐反复发作,曾多次住院治疗。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

刘xx,女,52岁,1988年4月6日初诊。患者5年来胃痛伴呕吐反复发作,曾多次住院治疗。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

2个月前因受凉,胃痛甚剧,且放射至背部,伴恶心呕吐,自服藿香正气水、胃复安等未能缓解,乃收住病房。

经解痉止痛、补液并配服中药后,胃痛渐止,恶心呕吐亦减轻。唯害怕进食,因不食则不吐,而进食后约半小时则呕吐频频。

曾迭用化肝煎、小半夏茯苓汤、香砂六君子汤、温胆汤、旋覆代赭汤等,服后少顷,往往呕出药液,竟尔害怕服药。

经胃镜复查,仍属慢性浅表性胃炎。

刻诊:身形瘦削,面色无华,两颧凹陷,神疲乏力,气短声微;每次进食后约半小时,必呕出黏涎及少许食物;口干苦,大便少而不畅,小便黄,舌淡紫,苔微黄薄腻,脉弦细稍数。

[学生甲]本例呕吐换了那么多方药都不见效,主要是病机不大好掌握,是这样的吗?

[老师]也许是的。但一般地说,呕吐的病机并不难掌握,我们甚至可以把它归结为4个字:胃气上逆。

因胃主受纳、腐熟,其气以下行为顺,今受纳食物之后,未及腐熟而吐出,是胃气失却顺降之职,转而上逆。

其治疗大法,自然是和胃降逆,临证时辨明引起胃气上逆的病因,便可确立具体治法。如因寒则温而降之,因热则清而降之,因食则消而降之,因虚则补而降之等等。

但本例呕吐的病机却没有这样单纯。一是病程较长;二是体质极差;三是寒热虚实杂呈,所以换了那么多和胃降逆的方药都不见显效

[学生乙]那么本例呕吐的病机到底是什么呢?

[老师]《伤寒论》厥阴篇第359条:“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黄连人参汤主之"。——我认为本例呕吐的病机是:寒格热扰,土败木乘。

[学生乙]可以说得具体一点吗?

[老师]寒格是指胃气虚寒,格拒饮食;即使勉强进食,亦因胃寒不能腐熟食物而复吐出。热扰是指胆腑郁热,而胆腑郁热之际,不仅不能助胃磨食,反而进一步扰乱胃腑受纳、腐熟之功能,促其呕吐。

而长期呕吐不止,胃腑功能日渐衰惫,胆热犯胃益急,造成恶性循环,故曰“土败木乘”。

此乃寒格热扰,土败木乘,难以受药之候。

处方: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加生姜汁:干姜3g,黄芩3g,黄连3g,党参5g。

制法:冷水浸泡30分钟,煮沸30分钟,滤取药液200ml;另取生姜30g,去皮捣烂,加入冷开水30ml,浸泡30分钟,滤取生姜汁。服法:取温热药液50ml,兑入生姜汁5ml,呷服,2小时服1次。

白蔻仁5g,服汤剂前嚼服2粒(吐出渣滓)。

③红参10g,切成薄片,每次口含2-3片,待其变软后嚼服。

效果:服药1剂,呕吐停止。为巩固疗效,续服1剂。

转用柴芍六君子汤加味疏肝运脾、和胃降逆以善后:柴胡10g,白芍10g,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2g,甘草3g,法夏5g,陈皮5g,干姜3g,生姜3g,黄连3g。

此方共服26剂,每日配服红参3g(服法同前),连服1个月。

1年后追访,胃痛、呕吐未复发,身体比较健康。

[学生甲]本例慢性浅表性胃炎,表现为食后不久即呕吐黏涎及少量食物,迭经治疗乏效,身体极度虚弱,老师出一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原方加生姜汁,药味少,剂量轻,但奏效迅速,且时隔1年未复发,值得借鉴。老师常说“精方简药亦能起大症”,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老师]选用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是取干姜温胃祛寒,芩、连清胆撤热,党参(人参)匡扶正气。此为针对病机而出方,不是见呕止呕。

[学生甲]老师对本例呕吐病机的分析以及选方用药,借鉴了《伤寒论》厥阴篇第359条:“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

但教科书及大多数注家皆言本条的病机是上热与下寒互相格拒,老师却言胃寒胆热,有何根据?

[老师]确实是借鉴了这一条,但我的理解有所不同。

第一,把本条呕吐的病机归结为“寒热相格”或“上热与下寒互相格拒”,语涉空泛和抽象,落不到实处。

第二,本条“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是说病人本来就是虚寒下利,而医者还用吐下方药,世上哪有如此昏庸的医者?——所以《医宗金鉴》说:“寒下之下字,当是格字,文义始属药。注家皆释胃寒下利,不但文义不属,且与芩连之药不合”。

第三,古医书上“关”与“格”是对峙文字,关指二便不通,格指格拒不食或食入即呕。本条“寒格",义亦取此,不是什么“寒热格拒”。

再看本例呕吐患者,口干苦,大便少而不畅,小便黄,舌淡紫,苔微黄薄腻,脉弦细稍数,显然是夹有胆腑郁热。我这样说,绝不是想用本例呕吐的治验来解释359条,只不过提供一点临证思路而已。

[学生乙]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治“食入口即吐”,本例则是食后约半小时才吐出,怎能借用本方呢?

[老师]我认为,食后约半小时才呕吐,也属于“食入口即吐”的范畴。因为“食入口即吐”是与“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的胃反证相对而言。后者纯属脾胃虚寒,前者则夹有郁热。

[学生丙]老师借用本方,用量极轻,但又重加生姜,不虑其增热吗?

[老师]寒格热扰,土败木乘,难以受药的呕吐,最难处方。唯小剂浓煎呷服,可冀其不吐或少吐。生姜是止呕圣药,虽重用30g,但不是同煎,而是捣烂取汁,每次只用5ml生汁兑入药液中,不会增热。

陈修园推许本方治疗“诸凡格拒”,可谓独具慧眼。根据他的经验,“若汤水不得入口,去干姜,加生姜汁少许,徐徐呷之,此少变古法,屡验"。——但我历来使用本方治疗顽固性呕吐,均加生姜汁而不去干姜,亦屡验。

[学生乙]如果陈修园的说法是对的,那么本方可以作为治疗顽固性呕吐的主方了

[老师]不能那样理解,例如呕吐之属胃阴虚而舌红少津者,就不可误用。柯韵伯说过,“凡呕家夹热者,不利于香砂橘半,服此方而晏如”。据《辞海》解释,晏就是“平静;安逸”。请大家仔细玩味柯氏这句话,确有其金针度人之处。

[学生丙]老师曾用旋覆代赭汤加生姜汁迅速治愈过几例顽固性呕吐,这次为何不用呢?

[老师]本例不仅进食吐食,而且服药吐药,既然前医已经用过旋覆代赭汤而乏效,即使加入生姜汁,也难以矫正旋覆花的劣味,唯恐重蹈服药吐药的覆辙!

——本文摘自《中医师承实录:我与先师的临证思辨》

本文地址:https://pf.mift8.com/post/34395.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piaoyushu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