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疯狂了(小青龙汤的方剂)小青龙汤配方原文,小青龙汤条文,配方,方歌方解,小青龙汤的功效与作用,

2023-03-17 21:23:58  阅读 231 次 评论 0 条
摘要:

【小青龙汤条文】

【小青龙汤条文】

1.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40)

2.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41)

3. 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金匮要略》第十二篇)

4. 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金匮要略》第十二篇)

5.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金匮要略》第二十二篇)

【方歌】

小小青龙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细辛半夏甘和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小青龙汤方解】

此辛温解表,温化水饮之方。临床使用以咳嗽喘息,遇寒而剧,痰涎清稀为目标。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系小青龙汤证之病机。所谓表不解,即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脉浮紧也;心下有水气,即心下停积水饮也。临床观察,表邪有无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心下有水气。干呕、咳喘,为水饮干犯肺胃,致肺失宣降、胃气上逆,即成无己“两寒相感,中外皆伤,故气逆而上行”之谓也。水气之临床证候,面色微青或黧黑不华,或头额、目周、鼻柱、双颊、颏部有黑斑者,刘渡舟先生谓之“水环”也;咳嗽气喘,喉中痰鸣,痰涎稀白,呈泡沫状,或蛋清状,落地须臾则化成水,口舌感凉;夜间较重,甚者倚息不能平卧,牵引胸、胁、腹部疼痛;鼻涕清稀如水,背部畏寒,口干不思饮,更不思冷;舌质淡嫩、体胖有齿痕,苔白润,或水滑舌;脉弦、或浮紧。腹诊检査亦有助诊断,若腹直肌挛急,心下有振水音即是。条文中或见症候,如口渴一症,为水饮阻滞,津液不能上承,呈渴不欲饮;若口渴思饮,为内已化热,可加天花粉、石膏治之;若药后出现口渴,为饮去病解之佳兆;干呕、噎寒,为水饮上泛,肺胃之气痹阻;下利为水饮趋下,下注肠道;小便不利,少腹满,为肺失通调,水饮停蓄。或有症,可有可无, 或此有彼无,可作副症参考。

水气何以形成?姜佐景先生曰:“素嗜游泳而得者,或多进果品冷饮而得者,或远行冒雨露而得者,或素患痰饮为风寒所激而得者,其咳之前,喉间常作痒,咳声犹如瓮中出。”此外,炎夏贪恋空调,过用苦寒及诸霉素药物,亦可形成。

姜细味三药辛散酸敛,开阖有度,既可助麻桂温散寒饮,复可防肺气耗散,为仲圣寒饮咳喘必用品,三者不可缺一。陈修园云:“《金匮》治痰饮咳嗽,不外小青龙汤加减,方中诸味皆可去取,唯细辛干姜五味子不肯轻去,即面热如醉,加大黄以清胃热,及加石膏杏仁之类,总不去此三味。”曹颖甫先生视三药为一药,可谓深得仲景之真谛也。

临床所见,服本方收效多捷,然停药后复发者,多有舌质淡嫩、脉细弱无力等脾肾虚损之症。此水饮仅得抑减而未根除也,故症状缓减后,须据证选用苓桂术甘汤、金匮肾气丸,或正邪兼顾以治。若每河开冻解时复发,见舌边尖红,苔薄黄,口干思饮,痰浊黏稠者,为饮邪化热也,可酌加黄芩、石膏。同时要避免寒凉,少进晚餐,让病者明白形寒饮冷则伤肺、脾为生痰之源之理,庶可防患于未然。

【组成配方】

麻黄10g 白芍10g 细辛10g 干姜10g 炙甘草10g 桂枝10g 五味子10g 半夏10g

【煎服方法】

水浸30分,煎30分钟,约600ml,分早午晚3次温服。

【功效主治】

太阳病,恶寒,无汗,发热,咳嗽,干呕,吐痰清稀,气喘,身肿,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者。

【加减】

1.口渴烦躁者去半夏,加天花粉、石膏。

2.下利者,加茯苓;便秘者加瓜蒌

仁、杏仁。

3. 噎者,去麻黄,加附子

4.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加茯苓。

5. 咳喘甚者,加杏仁、苏子;黄昏咳喘加知母黄柏;五更咳喘加神曲麦芽莱菔子;痰黏难咳者,加葶苈子

6. 阳虚者,加附子;背寒如掌大,倍干姜。

【禁忌】

1. 口渴喜冷者,忌之。

2. 干咳无痰者,忌之。

3. 汗出恶风者,忌之。

4.年老体弱,心肾虚弱者,忌之

【类方】

1.小青龙加石膏汤:为治小青龙汤证兼有心烦、口渴等热证之方。

2.大青龙汤:同可治溢饮、及恶寒发热、身疼痛。不同者,大青龙汤证表寒重、热郁于里,症见烦躁,故表药同而里药异也。

【临床运用】

1. 溢饮及支饮,咳逆倚息不得卧;妇人吐涎沫。(《金匮要略》 )

2.妇人霍乱呕吐。(《千金方》)

3. 杂病之肤胀水肿症,以发汗而利水。(《医宗金鉴》)

4.支气管喘息、湿性支气管炎之咳嗽、湿性肋膜炎、百日咳、肺炎、流感、浮肿、急性肾脏炎、关节炎、结膜炎等因水毒停蓄而来者。(《古方临床之运用》)

5.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顽固感染引起的喘鸣。(《三部六病精义》)

6.吐唾不止、水肿、抽搐、羊痫风、胬肉攀睛、浮肿。(《古方今用》)

7. 闭经。咳吐痰涎一年,近二日恶寒发热,无汗脉紧滑,一剂即汛。(《新中医》1987;12:17)

8. 遗尿20余日。近外感风寒,咳嗽喘息,吐白痰涎,舌淡,脉浮弦,七剂而愈。(《新中医》1993;9:46)

9. 胸痹(心肌劳损)。胸憋气短、心前区痛、背凉疼痛四年,一剂心前区痛止。(《经方验》)

10. 风寒喘嗽,误补肺胀欲绝。症见喘嗽益甚,胸高气筑,莫能卧下,闭闷欲绝。(《杏轩医案》)

【小青龙汤医案】

1.咳嗽

庞某,女,45岁,海口某医院干部。2006年12月20日初诊。喉痒、咳嗽二十余年,夜尤甚,痰多清稀,着凉益显,杂治不愈。询知茶饭乏味,大便稀溏,日二三次。背恶寒,足常冷。月经周期准,量少色黑杂块,经前少腹胀,头颞疼痛,乳房憋胀,胫跗水肿,经净自止,时毕20余日。口不干、不苦,不思饮。望其形瘦身短,面黄少华,舌质淡,苔白腻。诊得脉象沉细,心下、脐下悸痛,两少腹拒压。

审症析脉,证属脾虚中寒,心下有水气。询知出生水运之年,太阴脾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主气为太阳寒水,客气乃太阴湿土,如是益信寒水为患。本应扶中化饮以治,观其经前诸症,乃肝气郁结、肝木横逆之象。刻下经水将汛,应以疏肝理气、通经活血为宜,温化水饮,经后再议。拟四逆散加味:

柴胡15g 白芍15g 枳实15g 甘草6g 茯苓15g 桃仁10g 红花10g 三剂

二诊:昨日行经,经前诸症或消失,或减轻,血量较前为多,昭示肝气得舒,气血冲和。喉痒夜咳,痰涎不绝,背寒如故,大便仍溏,此乃水饮未化,凌肺辱脾之症。继之之治,当表散寒邪,温化水饮。拟:

麻黄10g 桂枝10g 炙甘草6g 杏仁15g 干姜10g 白芍10g 细辛10g 半夏15g 五味子10g 生姜10g 三剂,经后服。

三诊:咳嗽大减,喉痒亦止,痰涎几绝迹,背寒不再。舌淡红,苔白腻,脉沉细。水气虽化,然难保不复聚溢,当厚土填臼,求本于源头。拟:

理中丸,每日二丸,连服一月。勿劳勿饱,方可永别此患。

2.咳喘 

赵某,26岁。新产满月,由并返忻,途中感受风寒,致娇脏失却清肃之令,肺气壅遏而咳嗽不休。虽经多方医治,均未中病,迁延已逾月余。倦怠神疲,日渐消瘦,自疑肺结核而来就诊。经胸透,心膈肺未见异常,求服中药。

望其面色萎黄,略显浮肿,形态畏冷,时已至夏,头仍双巾。舌质淡红、苔白滑。询知恶寒,无汗,夜间鼻塞,咳喘气短,痰涎清稀,且泛白沫。胃纳不馨,时呕吐清水,二便尚正常。诊得脉象沉细。

观其脉症,知为风寒束肺,支饮停结。治宜辛温发散,宣肺化饮,庶免伤风失醒成痨之虑。拟小青龙汤加味:

麻黄6g 桂枝6g 白芍6g 甘草4.5g 半夏10g 茯苓10g 细辛3g 五味子3g 生姜6片 二剂

药后汗出津津,当晚咳嗽大减,二剂后咳逆全止。患者得陇望蜀,因乳汁不足,要求同治,遂拟六君子汤加味治之。

按:临床有久咳不愈者,虽无恶寒发热之表证,但喉痒即咳,咳痰不爽,日轻夜重,口渴不思饮,或喜热饮,舌苔白滑,脉弦紧者,小青龙汤证也,切不可早用寒凉,冰伏其邪。

3.肾炎

邢某,男,58岁。体素康健,近因肾炎住院,治疗半月,水肿不退,血压170/110mmHg,尿检蛋白+++,1980年3月14日要求会诊。

初外感于寒,继而头目水肿,渐及全身,至今肿势仍盛。胸满咳嗽,痰涎清稀,短气不得卧,腹中胀闷。饮食不思,大便不畅,小便不利,下肢不温。舌质淡红,苔白而腻,因臂掌皆肿,脉象难名浮沉,仅知缓而有力。

观其症候,此为风水。由肺失宣降,通调失职,致水气泛滥,为肿为喘。治当宣肺利水,求治水之上源。拟:

麻黄10g 杏仁10g 紫苏10g 大腹皮15g 白术15g 茯苓15g 泽泻15g 二剂,忌盐及高蛋白食品。

二诊:肿势不退,仍胸满咳喘,痰多清稀,倚息难卧。询知不汗出,恶寒发热,虽不甚剧,然自病以来始终未停。苔仍白腻,脉象有力。

综观脉证,本案言风水不若言支饮为妥,虽风水支饮,有如兄弟连襟,皆由肺气郁闭,转输失权所致。然病位、症状则相异也。《金匮要略·痰饮篇》云:“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其治疗,仲圣列有葶苈大枣泻肺汤、十枣汤、小青龙汤等,本案外有表邪,内有水饮,显属小青龙汤为宜。拟:

麻黄10g 桂枝6g 白芍6g 半夏15g 干姜6g 细辛6g 五味子6g 炙草4.5g —剂

三诊:翌晨查房,患者喜形于色,谓药后汗出甚多,小便通利,水肿大减。顿觉呼吸畅快,咳喘减轻,可安卧床枕,知饥思食,尿蛋白±。因微有寒热,原方再进一剂。

按:水肿一证,多由肺脾肾三脏功能障碍,三焦气化失调所致。临床以脾不制水、肾失开合为多见,肺失通调较次之。本案水饮即源于肺也。然第一次立法,既宣肺表散,复利水化饮,何以不效?曰:宣肺化饮,本属确当;然处方化饮重、宣肺轻,帅弱将强,喧宾夺主,是以不效。且饮为阴邪,得阳则化,故仲圣有温药和之之训,而方中化饮之品,性甘淡,少辛温,亦为不效之因。

4. 妊娠呕吐

吴某,35岁,本院内科大夫。妊子八月余,因贫血一直服用补血药物。自谓恶心呕吐,三日水米不入,呕吐物初为清稀痰涎,后杂有鲜血。呕吐时涕泪倶下,小便失禁,精神疲惫,痛苦不堪,颇有胎坠之虑。

望其面色虚胖少华,神衰色暗,舌质淡青,润滑无苔,边有瘀斑(妊娠前即有)。询知全身畏寒,四肢不温,口淡乏味。诊得脉来沉滑。

观其脉症,知为阳气虚弱,水饮内停。饮邪上逆则为呕吐;呕吐剧烈,络脉损伤,故而见血。小青龙汤为外有表寒、内有水饮之专方,今无表证而水饮内盛,故去麻黄、芍药,加茯苓治之。拟:

干姜10g 桂枝10g 炙草6g 细辛6g 半夏10g 五味子6g 茯苓15g 生姜6片 一剂

二诊:呕吐止,胃纳醒,四肢转温,舌青略退,晨微恶心。水饮虽去大半,阳气尚未恢复,拟理中汤加半夏、茯苓善后。

5.咳嗽

陈某,男,12岁。素患扁桃体炎,每因食多、上火而发热疼痛,余多用麻杏甘石汤加味取效。近游泳后发热,咽痛,咳嗽。经输液打针热退、痛止,唯咳嗽不已。症见痰涎清稀,咽痒不适。胃纳一般,不欲饮水,大便溏,日二三行。望其面色淡黄,扁桃体肿大,色不红赤,舌淡红,苔白滑。诊得脉象浮弦。

观其脉症,此风寒未尽,水饮不化之证也。与往常肺胃蕴热、咳唾黄痰大相径庭。炎炎伏天,汗流浃背,腠理开泄之际,骤入泳池,致表寒郁闭,水饮射肺而诸症踵生。治当解表散寒,温化水饮。拟:

麻黄6g 桂枝4.5g 杏仁10g 甘草3g 白芍4.5g 半夏6g 干姜3g 细辛3g 五味子3g 二剂

二诊:咳嗽、喉痒止,便仍溏,改六君子汤善后之。

——本文摘自《经方躬行录》

延伸阅读:

小青龙汤治疗哮咳80例临床观察

小青龙汤加减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小青龙汤加减治疗老年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疗效

小青龙汤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疗效

小青龙汤的功效与作用

本文地址:https://pf.mift8.com/post/35142.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piaoyushu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