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可以这样(胃溃疡的中医辨证治疗医案)胃溃疡的中医辨证论治的方子,胃溃疡的中医辨证治疗医案,

2022-11-16 17:42:31  阅读 172 次 评论 0 条
摘要:

陈×× 男 34岁

陈×× 男 34岁

[主证]患“胃溃疡”已5~6年。证见胃脘时痛,夜间加重,痛如针刺,痛时畏食热物,但喜揉按,重则呕吐酸苦,脘中堵闷,食后呕出1~2口方舒,空腹吞酸嘈杂,恶食甘味,不喜饮水,饮则上逆作吐,素性急,善太息,多梦纷纭,大便日行1次,矢气较多。近又感受风寒,头痛鼻塞,舌质显暗,苔色薄白,根部略黄,脉沉细稍弦,左侧显弱。

[辨证]素性急躁,肝郁乘脾,脾虚湿阻,水饮内生,而致饮水即吐;气机瘀滞,肝胃不和而显刺痛,呕吐吞酸。此为脾湿停饮,兼有瘀滞之症,当属胃痛呕酸,表有风寒,证情较杂。

[治则]先以疏解风寒,表解再议治里。

[方药]自服葱姜白芷小剂,得微汗,证已缓,觉无妨事。因拟健脾化饮,温胃和中,兼以理气化瘀之品。

居然可以这样(胃溃疡的中医辨证治疗医案)胃溃疡的中医辨证论治的方子,胃溃疡的中医辨证治疗医案, 广橘皮9克 生姜片18克 淡吴萸9克 姜半夏12克 云茯苓18克 土白术12克 炒枳实3克 五灵脂4.5克 生蒲黄

4.5克

按:上方系橘枳姜汤、小半夏加茯苓汤、吴茱萸

汤、温胆汤、失笑散等方加减而成。以橘枳姜汤和胃化饮,善解脘中堵闷痞塞;小半夏加茯苓汤和胃降逆,止呕行水;失笑散活血止痛,橘皮理气化痰;配以吴萸温化制酸,土炒白术温脾降逆。本方以温化降逆为主,辅以活血止痛之药。

药服3剂,胃痛未作,吞酸已减,夜寐较安,矢气减少,但仍感脘中堵闷、舌脉同前,证势见减,唯鼻塞头痛不时发作,继以前法,稍佐理气疏解之品。

方二:生姜片12克 淡吴萸9克 姜半夏9克 云茯苓18克 土白术12克 姜厚朴6克 广橘皮9克 五灵脂3克 生蒲黄3克 紫苏叶

4.5克

药服4剂,胃痛未作,吞酸已瘥,矢气亦除,新感尽解,唯觉天突至人迎穴处堵闷,食后脘中不适,口干饮水不多,舌暗有转,脉较有力。经治用药病势大减,正气渐复,但胃中浊饮不时上泛,气逆随升,故见天突人迎处闷感,仍主健脾化饮,和胃理气之剂。

方三:土白术15克 云茯苓18克 生姜片9克 淡吴萸4.5克 姜半夏9克 紫苏梗4.5克 炒莱菔子

(打)15克

又服4剂,诸证见平,脉之弦象已不明显,再拟益气健脾和胃之丸剂缓服,巩固疗效。后予香砂六君子丸,每服6克,日进3次,姜水送下。

吴茱萸为芸香科,吴茱萸属,落叶乔木,未成熟之果实供药用。产于广西省,又名“茶辣”,香味浓郁,品质最佳;产湖南常德者,称“常吴萸”,气味浓厚,亦佳;产于四川、浙江、江西等地者品质较次。性味辛苦温,有小毒,入肝、肾、脾、胃四经,有散寒温中燥湿、下气开郁之功用,善治中寒湿郁,呕吐吞酸。吴茱萸能治吐酸、吞酸,但吐酸、吞酸有寒热之分,属寒者为胃阳不足,必以散寒温中为主,又可与干姜同用;属热者或因于湿热蕴中,或因于肝火上逆,应以清化降火为主,故一般与黄连

相配合,如左金丸即是。本例吐酸吞酸为湿阻寒饮,配用生姜、半夏、茯苓,温中散寒,化湿蠲饮,始用9克,吞酸即有好转,此属寒证之用。

香砂六君子丸系香砂六君子汤之变方,成药配方为人参、麸炒白术、茯苓、法半夏、陈皮木香砂仁甘草

八味共为细末,姜汁枣水泛丸,有益气健脾、燥湿养胃之功能。

胃痛又称胃脘痛,以胃脘部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与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有别。胃痛有肝气犯胃(包括:气滞、火郁、血瘀三种),脾胃虚寒两大类,故应辨证施治。此例病久,在肝脾胃脏腑,更兼风寒外邪,寒饮气血阻滞,故证显杂,但治以脾胃为主,辅以治肝活血行瘀,兼解表邪。故经治半月,服药11剂,诸证显著收效。

又五灵脂甘温,系哺乳纲,蝙蝠科寒号虫(或称大蝙蝠)的粪便,入肝经,有通利血脉、行瘀止痛之功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治“血气诸痛”,朱丹溪云可以“治血气刺痛”,可见本药有活血止痛作用,临证甚有效验。

蒲黄为香蒲科,香蒲属,多年生草本,生于沼泽间,茎高0.6~1米,花粉供药用。其性味甘平,入肝、脾、心包三经,生用性滑,行瘀利尿,炒炭收涩止血。蒲黄既能行血,又能止血,《神农本草经》上说“止血,消瘀血”似为矛盾,但实际运用,确是如此,其用法当有不同。凡行血须生用,生则性质滑利,有活血之能;若用以止血则须炒熟成炭,可去其滑利之性,使变为收涩止血之药。生熟不同,性质便成相反,可见炮制后药性之变化实为研究中药的重要问题。五灵脂、蒲黄同用为失笑散,是经验方,有活血化瘀止痛功能,又有收涩止血的作用,用之得当奏效甚捷。

——本文摘自《临证治验录》

本文地址:https://pf.mift8.com/post/22582.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piaoyushu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